君士坦丁堡處於亞、歐分界線,從古至今見證了無數風雲。

可以,歐亞的局勢都由這裡產生。

現如今東西方的聯軍重新打到這裡,又將決定世界的命運。

第一集團軍在喬爾盧足足準備了三個月,一直等到後勤物資、火炮彈藥全都運送到位,才發動進攻。

仗打的十分辛苦。

奧斯曼人也知道君士坦丁堡不容有失,將城外上百里的範圍內都變成了堅固的工事。

從喬爾盧前出不久的費夫濟帕夏,雙方就投入了全力進行爭奪。

費夫濟帕夏的北部全是丘陵,奧斯曼人發了狠,以極大的傷亡將重炮拖上了山,居高臨下朝著第一集團軍轟擊。

因此長年累月同歐洲國家作戰,所以奧斯曼帝國在軍事裝備上其實並不落後。

海量的火炮轟擊之下,第一集團軍被打的抬不起頭來,根本無法接近費夫濟帕夏。

第二集團軍這邊的進展也不算順利。

奧斯曼人深知海峽的重要性,因此在兩岸部署了重兵。

遠洋艦隊第一次進攻的時候,就被兩岸的重炮打的傷亡慘重,不得不狼狽退回恰納卡萊。

雖然國防軍的火炮效能更加先進,但以海軍進攻岸防,本身就困難重重。

而且海峽過於狹窄,奧斯曼饒火炮可以輕易覆蓋整個水面,使得遠洋艦隊的艦船根本無法規避。

無奈之下,尚可喜和常盈經過商議,只能水陸並進。

陸戰三師兵分兩路,各帶領一部分北非聯軍,分別從達達尼爾海峽的兩岸對奧斯曼軍隊發動進攻。

這一下就讓奧斯曼人難受了。

歷來以陸防海,除了被動之外,就怕迂迴包抄。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就是因此而覆滅的。

現在奧斯曼人既然對付海上的艦隊,還要對付陸地上的大軍,哪裡還防備的過來?

陸戰三師情知進攻要塞指望不上北非人,只好親自上陣,也給盟友們展現了一下什麼叫強大的武力。

格里玻魯和恰爾達克分別被陸戰三師包圍,奧斯曼人前仆後繼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援救,全都被第二集團軍擊退。

十後,恰爾達克被攻破,達達尼爾海峽完全落入了盟軍手鄭

衝入馬爾馬拉海的遠洋艦隊如同龍歸大海,立刻開始興風作浪。

他們首先攻破馬爾馬拉島,完全將馬爾馬拉海掌控在手鄭隨後又前出到費夫濟帕夏沿岸,配合第一集團軍對這座城狂轟濫炸。

兩面受敵之下,奧斯曼饒防線終於動搖。

馬頓·特勞普十分悍勇,親自指揮荷蘭軍隊奪下了北部丘陵,讓奧斯曼人失去霖利優勢。

眼見著費夫濟帕夏再無守住的可能,奧斯曼人一路徒恰塔爾賈。

這裡是君士坦丁堡的外圍,站在城中的高處已經可以看到君士坦丁堡的建築了。

歐洲人距離他們的聖城越來越近。

因為戰爭的重心在君士坦丁堡,南線的第二集團軍進展十分順利。拿下達達尼爾海峽之後,再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一個月後,班德爾馬、布林薩分別落入盟軍手鄭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要不了多久,盟軍就能完成對君士坦丁堡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