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冊封郡王的第一人,竟然是一個女子,還是年輕的女子。

陸安,因功被封為寧國郡王。

坐在場中的陸安整個人都是懵的。

她竟然是王爵了?

可是大家再仔細想想,這個封賞實在是非常公正。

陸安那是什麼人?

帝國醫學領域的領頭羊,更是以身試毒,破解了禍害萬民千百年之久的天花。

說她是活菩薩都不為過。

這樣的人都不能封王,其他人又怎麼配得上?

同時因為陸安的封賞,也讓大家意識到,帝國對於功勞的評判並不僅僅只限於文武兩道。

果不其然,在陸安之後,秦洛被封為盛國郡王,慄美芝被封為理國郡王。

這三人既不在朝中為臣,也不在軍中為將,但是他們的貢獻卻有目共睹。

在這三人之後,才輪到文臣武將。

王昀為奉文郡王,蔣巍為明文郡王,張振秀為憲文郡王,黃宗會為章文郡王。

這四人包含了行政和司法領域。

軍方冊封的人最多,總共有五人。

周遊為武賢郡王,張延為武成郡王,左永為武德郡王,茅元儀為武功郡王,白小七為武威郡王。

這些人加在一起,就是十二郡王。

其中的規則一目瞭然。

科工教研領域冊封的,為國字號;行政司法領域冊封的,為文字號;軍中將領冊封的,為武字號。

至此,王爵檔次全部冊封完畢。

所有人都注意到,在這些冊封當中,並沒有出現“世襲罔替”的字眼。

不過當他們拿起桌子上的說明書之後,才終於明白過來。

這些冊封的王爵,就只是針對有功之人。至於他們的後代,則不在此列。

甚至都沒有親王降格為郡王、郡王再降格之類的規則。

也就是說,親王的後代在爵位上和普通百姓一樣,並沒有任何優待。

可即便如此,那也是王爵呀!

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夠觸控得到的?

同時眾人更加雀躍的是,既然這些人可以因功封王,那麼其他人自然也可以。

這無疑極大的刺激了人們的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