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剛才的轟動,此時眾人都安靜了下來。

畢竟劉宗周能夠封王,侯洵當然也可以。

而且在世人的感官當中,侯恂的功勞似乎更大。

畢竟他是內閣首相,多年來一直操勞國政,事無鉅細,從無疏漏。

帝國能夠蒸蒸日上、日盛一日,左夢庚之後,他肯定是首功。

侯恂端坐不動,目光湛然,隱藏在袖子裡的雙手默默握緊。

他只看向左夢庚。

士大夫平生志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得遇明主,一展抱負。

“陛下,你既如此恩遇於我,我必舍死相報。”

會場當中,眾人漸漸開始振奮。

因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帝國對於功勳的封賞竟然如此大方。

王爵尚且如此,其他的爵位自然不在話下。

果然,在劉宗周和侯恂之後,又冊封了六位親王。

李邦華為吉王,陳止為燕王,黃宗羲為宋王,柳一元為魯王,左榮為吳王,左華為齊王。

這個封賞,人人歎服,並無異議。

而且冊封當中,也有跡可循。

劉宗周是帝國思想領袖,一手打造了開創新時代的新思想。令國家前進了一大步,徹底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桎梏。

單憑這個功勞,肯定為諸臣之首。

侯恂、李邦華、陳止三人為文臣之首,也是內閣的前三位。

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以往各個王朝的封賞當中,文臣封爵的其實並不多。

即便有,也遠遠不如武將。

但是在帝國,封賞方面文武完全一致。

黃宗羲和柳一元是左夢庚在軍中的左膀右臂,他們兩個配合左夢庚一手打造了國防軍。

因此而封王,誰敢不服。

至於左榮,除了是皇親國戚之外,還是國防軍第一戰將,理應封功至頂。

左華同樣如此,更是一手打造了帝國海軍,為國家開拓了萬里江山。

這八位親王,就是八個標杆。

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所有官員乃至於世人,帝國有功必賞,絕不吝嗇。而且封賞只以功勞評論,絕不摻雜其他。

倘若只有一個外臣封王的話,那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可既然是八個,那就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可即便如此,接下來的郡王冊封當中,還是造成了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