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歷史的真相(第2/2頁)
章節報錯
“陛下已經派人前往遼東,準備同黃臺吉議和了。”
盧象升大吃一驚。
“如今強敵兵臨城下,風雨飄搖。此時議和,絕非妥善之道啊。”
楊嗣昌痛苦的閉上雙眼。
“聖意已決,如之奈何?陛下這是逼著咱們,在沙場上拿出辦法來啊!”
得到崇禎的信任,主持朝政以後,楊嗣昌才赫然發現,伺候這位皇帝究竟是多麼的痛苦。
明明局勢如此艱辛,他已經在努力維持了。可這位帝王卻總覺得不夠,總是逼著他鋌而走險。
這一次亦是如此。
在盧象升趕到京師之前,崇禎已經多次向他詢問退敵之策。
楊嗣昌百般勸戒,請求調動洪承疇所部北上。但是在崇禎的心目中,已經將夏國當成了生死大敵,所以堅決不同意。
楊嗣昌坦言,倘若沒有洪承疇參戰,以大明現如今手頭所有兵力,是絕對無法擊敗清軍的。
他都說的這麼明白了,可崇禎完全不聽。
就在昨日,陳新甲緊急拜會了他。
告知崇禎已經偷偷下令,讓陳新甲通知遼東巡撫方一藻,想辦法同黃臺吉議和。
得知此事,楊嗣昌當場呆若木雞,只剩下滿心苦澀。
他十分清楚,那位皇帝正在將他架到火爐上烤。
被逼到了絕境,楊嗣昌只能找到盧象升,看看這位前線統兵大將到底有沒有辦法。
就在兩人回到內閣的時候,各種情況已匯聚而來。
遼東方面,高起潛看出了黃臺吉是在虛張聲勢。心憂京師安危,他不敢耽擱,立刻率領關寧軍星夜南下,已經進駐天津衛。同時傳報京師,詢問下一步的動向。
得知關寧軍來援,這讓楊嗣昌和盧象升都長出了一口氣。
隨即通州清軍的動向也傳遞了過來。
清軍已然分成兩路,一路從通州南下,直奔保定而去。
另一路清軍則從南面繞過京師,直奔易州、淶水、定興。
盧象升火速在地圖上標註出了兩股清軍的動向,同時打定了主意。
“閣老,東虜已成蔓延之勢。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如果任其席捲,則京畿元氣必然損失殆盡。下官打算率軍西進,無論如何都要擊敗此路之敵。至於東路之敵,還請閣老傳令高公公稍加阻攔。待下官在西線略有進展,便迅即回師,與高公公合兵一處,必能大破東虜。”
針對清軍的動向,盧象升提出了分兵的決議。
是的。
你沒看錯。
在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分兵決議,並且扣在楊嗣昌頭上的黑鍋,全都是假的。
真正提出分兵的人,其實是盧象升。
聽到盧象升的想法,楊嗣昌本能的覺得不靠譜。
“兩地分道而馳,不能兼顧,理應慎重才是。”
他不認為單憑盧象升自己,可以擊敗西路的清軍。說不定因為這樣的分兵,會導致東、西兩路全都失敗。
他的擔憂,盧象升豈能不知?
“事已至此,只能竭力而為,以報君王。即便馬革裹屍,亦無怨無悔。”
盧象升已經感覺到了前景的悲觀,決心死戰沙場。
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