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一體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充足的人才是必要的條件。除此之外,這一次聯合作戰當中,各部普遍反應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究其原因,還是朝鮮懂得漢話的人太少。有鑑於此,朝鮮提高漢話教育很有必要。”
說出這番話的同時,王昀十分緊張,謹慎地觀察著朝鮮眾人的神情。
夏國準備對朝鮮的語言動手了。
朝鮮流行的語言有兩種。
一種是官話,也就是漢話。
這種語言和夏國相同,但是隻在高層當中流行,屬於士大夫們的專有語言。
還有一種就是朝鮮語。
這是一種在朝鮮半島流行了很長時間的語言,後來經過世宗大王的改革,出現了相應的文字。目的只是為了教育普通平民,使得上下能夠溝通才創造出來的。
佔據了人口絕大多數的朝鮮平民,說的就是朝鮮語。
可是語言的不通,讓夏國很不滿意,也給將來攻略這片土地提升了難度。
書同文,車同軌。
統一的語言顯然是融合的必要先提條件,但誰也無法保證朝鮮方面對此是什麼態度。
“王相有所不知,為了推行上國語言,我朝鮮多年來費盡心血,然始終力有未逮。這才造成如今局面,如之奈何?”
沈器遠遺憾萬分的說辭,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同。
教育絕不是隨口說說的事情。
要想開花結果,需要在其中投入的資源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可是以朝鮮薄弱的國力,即便是培養高層計程車大夫已經萬分艱難,更不要說對普通的平民進行普及了。
侯恂聽出了什麼,立刻抓住機會。
“倘若夏國提供資金和師資力量,不知可否展開此事?”
孰料他剛一說完,朝鮮眾人全都驚喜莫名。
“上國當真能為朝鮮普及王化?”
“倘若如此,真是朝鮮莫大幸運。殿下洪恩,朝鮮永世難忘!”
一干人等紛紛送上讚頌,彷彿夏國要在朝鮮推行漢話,乃是對朝鮮莫大的恩賜,
這就屬於夏國眾人不瞭解真實情況。
事實上,一直到甲午戰爭之前,世宗大王所創造的朝鮮話在朝鮮國內都沒有什麼市場。
高層一致認定,這種語言有著極大的缺陷,完全不能跟中華上國相比。
因此要想進入士大夫階層,成為官員,就必須熟練掌握漢話。至於朝鮮語,只不過是給下里巴人的應付語言而已。
只有到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和中華的關係斷絕,加上自身的民族意識覺醒,才開始漸漸重視朝鮮語。
更因為後來的世界局勢變化,一躍而成為了朝鮮半島的官方語言。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朝鮮的高層對這種東拼西湊的朝鮮語根本就看不上眼。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中華上國的語言才是最好的。
不是他們不想在朝鮮推廣漢話,一是力有未逮,實在做不到;二來則是抱著鞏固階級的念頭,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掌握漢話,侵佔了士大夫的權利。
現在夏國願意幫助朝鮮進行語言教育,這顯然讓朝鮮高層高興萬分。
原本讓夏國擔心不已的舉措,結果卻比其他各項談判都要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