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和工科院的設立,代表著山東這邊的科學研究開始步入正規化。

經過眾人商議,社科院院長將由姜埰擔任。

“晚輩才疏學淺,資歷不足,恐難以擔當如此重。念臺公珠玉在前,遠比晚輩更加合適。”

姜埰誠惶誠恐,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擔任院長一職。

對此, 劉宗周倒是很豁達。

“如農辦事得力,處置公正,又於學術之道頗有見地。由他擔任社科院院長,遠比老夫更加合適。”

閱讀網

他又看向姜埰,語重心長地道:“今日觀加利雷先生之作,實乃真知灼見。老夫又有頓悟, 說不得要埋首研究,無心俗物。社科院諸般工作,你還是承擔起來比較好。”

話說到這個份上, 姜埰也明白左夢庚和劉宗周的苦心了。

“請統帥和念臺公放心,晚輩必定盡心竭力,主持好社科院的工作。”

工科院的院長,經過眾人推舉由王徴擔任。

王徴做過行政官員,本身又學問紮實,於物理之道更是宗師級別。

這是一個行政和學術兼得的大能。

至於工科院的副院長,眾人毫無偏見,一致推舉了加利略。

這個目前還不會說漢語的西方學者,已經用他的學問征服了所有人。

搞定了兩院,左夢庚又開始主持教育體系的會議。

“相信兩院成立的訊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兩院是我們山東學術科學研究的最高領域,而能不能夠為兩院提供足夠的人才,就是你們教育系統的工作和職責。”

會議上,左夢庚開宗明義,直接明確了教育系統的當下任務。

如果說兩院是空中樓閣, 那麼教育體系就是支撐的基石。

兩院的院士從何而來?

除了如今在各個領域做出成就的人之外, 未來肯定要從教育體系當中培育而來。

同時院士畢竟稀少, 具體的研究工作還需要更多的人才。

而教育系統如何建設, 左夢庚早已和徐若琳透過氣了。

徐若琳接過主持,開始安排具體工作。

“按照我們的研究規劃,未來的教育體系將分為小學、中學和大學三個階段。所有的適齡兒童,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培育、成長和篩選,一定能夠達到我們對於人才的需求。”

關於如何開展教育,左夢庚和徐若琳始終沒有間斷過探討。

在這方面,左夢庚沒有盲目的照搬後世的教育體系。

時代不同,環境不同。

最重要的是科學體系還沒有那麼的完善。

即便建立起像後世一樣的教育體系,可是也沒有那麼多的知識充實其中。

因此對教育階段進行簡化,加快人才的培育,儘快讓他們充實到實踐和工作當中,就是必然的選擇。

身為徐若琳的秘書,柳如是站出來講解了具體的辦法。

“經過三級劃分,小學為五年制,中學為四年制,大學也為四年制。兒童的入學年齡暫定為六至七歲。這樣一來,一個學生大學畢業則為二十歲左右,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這個時代的人, 十四、五歲成家立業者比比皆是,因此都十分早熟。

而且山東的發展也決定了,不可能等到人才二十三、四歲了,才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因此縮短學制時間,讓學生更早地投入工作,才是合理的規劃。

祁彪佳的妻子商景蘭如今也走出了家門,參與了教育工作。

這位大才女本就愛好教書育人,祁彪佳遊宦在外,教育子女的工作一直都是她負責。

她問道:“如今小學、中學的建立,已經全面鋪開。唯獨大學還只是提桉,不知該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