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人才的培養方式【補不要臉的嘴老師萬賞加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個哥哥,經義文章是從來不屑於顧的,居然去給人當老師,也不怕誤人子弟?
“千座不講課,俺們從哪兒學的文字、數學和算賬?俺跟你說呀,千座對學習要求可嚴了呢。後營那邊,有中隊正因為對學習不積極,都被他撤職了呢。”
食堂吃飯的模式,又讓左羨梅大開眼界。數千人一起吃飯的場景,更是令她終生難忘。
雖然只是很普通的食物,可數千人一起攪動飯勺的動靜,還是讓她胃口大開,破天荒地吃了兩個饅頭。
下午,兩人轉去了學堂那邊,很容易就找到了左夢庚上課的地方。
今天居然不是在教室裡,而是在操場上。
四、五十個小孩子排排坐,全都好奇地看著左夢庚手中的鐵製長筒。
而這個鐵製長筒,當真是讓左夢庚欲哭無淚。
耗時近六個月,望遠鏡終於做出來了。
做鎢鋼銑刀、做雷酸汞、做平板玻璃都沒有這麼費事,為何望遠鏡這麼難呢?
因為工匠們一點磨製鏡片的基礎都沒有。
大明想要找到懂得磨製水晶、玻璃的匠人本就不多,即使有也很難請來。
左夢庚早前遍訪過臨清,多方打聽,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匠人。
沒有辦法,只能從現有的匠人和流民中尋找手藝精巧的,從零開始培養。
如果說手藝還能慢慢打磨熟練,可毫無學識的匠人成為了製作望遠鏡的最大難關。
製作望遠鏡的鏡片,可不是隨便動手就能磨製出形狀的。
這裡面涉及到精密的光學知識,還要有非常好的演算能力。
雖然把一片凹透鏡和一片凸透鏡裝在圓筒的兩端,就能實現望遠鏡的基本功能。但這樣的望遠鏡,平常玩玩還行,根本無法用作軍事。
因為可觀察距離太近了,幾乎和目視沒有太大區別。
而要想最大發揮望遠鏡的效能,就必須要透過嚴格的計算,來確定凸透鏡、凹透鏡的規格,以及圓筒的規格,還有出瞳距離。
當然了,要想做出最頂級的望遠鏡,還要在其中新增稜鏡。
但以這個時代的技術……
工匠們還是將凹透鏡和凸透鏡磨好吧。
所有的計算基本上都是左夢庚一個人完成的,然後交給工匠們磨製。
可因為工匠們不懂資料,在磨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次次的差錯。
工匠們只能一點點地修正錯誤,自然費時費力。
至於廢掉的鏡片,那就更加不知道有多少了。
每當這個時候,左夢庚就不禁想起遠在京師的那個姑娘。
要是她在,以她精湛的計算能力和幾何知識,絕對可以幫自己解決許多問題。
回到了家中,沒有了可以溝通交流的人,她一定很悶吧?
左夢庚猜錯了。
徐若琳非但不悶,還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