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火炮定型【感謝眼睛鼻子嘴的萬賞!】(第1/3頁)
章節報錯
炮彈的落點,已經一片狼藉。
左夢庚眾人心急地跑過來,最關心火炮的威力。
“找到了,落點在這兒。”
因為彈頭裡裝有火藥,所以一炸就是一片。但精確的炮彈落點,還需要仔細尋找。
其實也不難尋找,爆炸中心的情形總歸要比外圍嚴重的多。
慄香築帶著炮兵們立刻開始測量,很快得出了資料。
“千座,炮彈落點和實際目標相距三米,還在可控範圍內。”
炮彈的實際落點和預計落點有偏差,這個是一定的。
別說這個時代的火炮了,後世的火炮都不敢保證指哪兒打哪兒。
一千米的射程,僅僅三米的誤差,這絕對是驚人的好成績了。
“等下多開幾炮,獲得更詳細的資料,應該能夠推算出火炮的偏差。到時候你們就可以根據這個資料,來調整發射。”
左夢庚最怕的就是火炮落點的散步沒有規律,要是那樣的話,就只能忍受炮彈的落點偏差了。
可假如透過多次發射,能夠找到偏差的規律,那麼對炮兵的幫助將會很大。
有經驗的炮兵,就可以根據這種資料,自行調整火炮射角,完成人工校正。
當然了,影響火炮精準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風。
黑火藥發射的炮彈飛行速度太慢,受到風的影響很大。
這個就是不可控的了。
測算了偏差之後,接下來檢查的,就是炮彈的即時爆炸效果。
因為用的是導火索引爆的方式,所以即使採用了刻度標記的辦法,但始終還是會有各種不足。
透過檢查發現,這枚炮彈並非是在落地的同時爆炸的。而是藉助慣性彈跳了一米後,導火索才引爆了彈殼裡的火藥。
因為炮彈飛行速度的關係,哪怕導火索僅僅多出來一點點,那麼爆炸落點的差距就是很大的一塊。
畢懋康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向火藥工匠問道:“導火索還能更精準嗎?”
火藥工匠滿臉愁容。
“所長,沒辦法了啊。再說,這也不光是俺們製作的問題。導火索插入的深淺,士兵裁剪的手法,也會對燃燒速度產生影響的。”
士兵畢竟是人,不是機器。
換一個人,導火索插入彈殼的時候力量大點小點,長度就會不同。
再一個,得到指令對導火索進行裁剪時,下刀的位置哪怕偏差一毫米,都會影響最終的爆炸時機。
這就是用導火索的弊端。
塗一先倒是敢想。
“千座,俺看過火槍的發射。用的火帽只要一碰就能引爆火藥,為啥不能用到炮彈上?咱們可以在彈頭的位置開個小孔,然後將火帽裝在這裡。反正炮彈也是彈頭先接觸目標,撞擊的力度應該能夠引爆炮彈吧?”
好傢伙,工匠們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後,什麼都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