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學以何用?【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徐家信奉了天主教後,也沒有斷絕傳統學問的研習。徐驥和徐爾覺兄弟幾個,全都是有功名的。雖未出仕,然學問紮實。
席間每每向劉宗周、李邦華求教,可謂是獲益良多。
劉宗周原本對於這些信奉外邦神靈的人,是多少有些蔑視的。此次實地接觸之後,才發現這些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也終於放下了偏見。
席間,他說起在臨清時,與鄧玉函、羅雅谷等傳教士的來往,以及對西方宗教的瞭解和看法,竟然令徐家父子都學到了東西。
午後,徐府陡然熱鬧起來。
松江府本地士人、名流、學子紛沓而至,幾乎踏破了徐府的門檻。
陳子龍、李雯、宋徵輿等人主要是來送賀禮的,而其他人則是來拜訪劉宗周。
天下文宗難得來一次松江府,儒家學子豈能放過這個請教的好機會。
眼見著人越來越多,鬧哄哄的不是辦法,潘曉納之父潘雲龍提議道:“念臺公,在下於江邊有一處幽靜之所,不如請念臺公登臺開講,教化我松江士人,如何?”
眾人無不大喜,鬨然稱是。
好在劉宗周當年北上時,每到一處都曾講學,對這場面並不陌生。
“諸位賢達不以鄙人老朽昏聵,盛情以待,此老朽莫大榮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誨愧不敢當,當與諸位賢達切磋砥礪,以有教我,可否?”
見聞名天下的劉宗周竟這般謙遜,一些稍微學有所成便洋洋得意之輩,立時警醒起來。對於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之意,更有所體會。
眾星捧月之下,出了徐府,一路來到黃浦江邊。
此時的黃浦江兩岸,雖然多處都有繁華碼頭商鋪,但遠不能和後世相比。加上土地私有,江邊好地多已被大戶佔據,因此風景清幽之所,比比皆是。
就在潘家的宅邸東面,便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
中間雖未人為修葺,然土地平整開闊,江風穿林而過,三月暖陽之下,舒適怡人,宛如仙處。
劉宗周被請上中間一塊石臺,其上早有清茶、書案布好。
隨行諸人紛紛在四周席地而坐,將偌大的空地圍的水洩不通。
左夢庚侍立在一側,放眼看去,只見慕名而來者,竟男女老幼、士農工商皆有。
東南向學之心,果然遠勝各地。
只可惜,亂世之下,這等學問再如何精深,也不能拯救天下。
劉宗周和他想法一致,看著數不清的向學之輩,唯有嘆息。
如果是從前,他只有滿心歡喜,並且竭力把自己的所學講述出來,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沐浴聖人教化。
但是現在,劉宗周有些迷茫,竟不知從何開口。
想了想,他決定換一種方式。
“老夫自幼蒙學,邀天之幸,外祖父、恩師俱為大儒,於學問之道,入巷頗速。”
他的生平,在座的人幾乎都知道,同時也很羨慕。
名師的作用,古往今來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