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不愧是大宗師,通篇沒有一句批判儒學的,但卻把儒學的根給刨了。

相信這片文章一旦流落出去,保證會讓許多頑固腐儒跳腳。

但在這裡,眾人看了,無不欣喜。

有大宗師執筆,這就等於對儒學動手時有了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據。

屆時無論是滅儒還是革儒,都有利於本陣營塑造正統性。

“將老師這篇文章刊印,內部發行,要求新軍連以上軍官、左莊管事以上、各工廠部門負責人以上,必須人人通讀。”

左夢庚這是打算統一思想,明確陣營奮鬥方向了。

如今整個陣營已經膨脹到了一定的程度,預計不久之後將會迎來蛻變。

倘若思想建設不跟上,則很容易迅速垮塌。

對他的舉措,眾人無不認同。

“我建議,中恆的那篇文章也要一併發行。未來我們的路該如何走,不能只有我們這些人坐在這裡閉門造車。凡是我們陣營的人,都應該參與其中,提出他們的設想。”

黃宗羲的想法更加大膽。

真要論思想建設的促進作用,其實左夢庚的那篇對比西方文藝復興和華夏儒學復古的文章,要比劉宗周的文章更加深刻。

雖然文筆和功力上,左夢庚遠不如劉宗周。但左夢庚是站在全球的角度上,又有未來的思想成果佐助,自然格局更大。

“這樣的話,會不會變得更加混亂?”

柳一元有些保守。

單單只是他們這些人內部的討論,他和黃宗羲的觀點就南轅北轍。如果把更多的人都拉入進來,萬一造成了分裂,可就麻煩了。

對此,左夢庚倒是信心十足。

“怕什麼嘛?真理越辯越明。而只有弄明白了,我們前進的時候才不會猶豫和膽怯,也不會瞻前顧後,這樣才能走的更穩。”

看著他揮斥方遒的樣子,眾人不禁心折。

這個年輕人,在氣魄上愈發的彰顯王道之氣了。

古往今來那些聖君明主是什麼樣的,大家都沒有見過。可是和大明近些年的幾位皇帝一對比,直如白雲比照泥土。

“那好,就這麼辦。我們現在有實力了,也不用那麼怕嘛。即使真的攤開來,我們也不是毫無抵抗之力。”

張繼孟敢說這話,新軍的實力就是底氣。

如今第二師即將組建完成,屆時新軍兵力突破三萬。

有這三萬強軍,其實明朝廷已經無可奈何。

只要搬掉儒學這座大山,也就是此陣營一飛沖天之時。

這個時機……

應該很快就要來了吧?

左夢庚陷入沉思,默默地想著要如何謀劃,才能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