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儒學考據》(第2/3頁)
章節報錯
倘若資本家遍地都是,他想要推翻腐朽沒落的明王朝,將會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哪會像現在這般,一個孔家就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不就是孔家信徒眾多,遍佈天下嘛。
如果資本和商業同樣遍佈天下的話,覺得孔家是障礙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在社會現狀無法徹底改變之前,學者們已經在思想領域走在了前端。
“各位,這是我新作的文章。學著用了白話文,不足之處,還望海涵。”
又是一次思想交流會上,劉宗周拿出了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
每個人分到一份文稿,全都熱切地拜讀起來。
劉宗周說是當今天下文宗,那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他的學術,誰不渴望學習?
這篇新作,劉宗周命名為《儒學考據》。
既然是考據,毫無疑問,是一篇研究論文。
最讓左夢庚欣喜的是,劉宗周的轉變非常大。竟然捨棄了最擅長的文言文書寫方式,而是學著大家的樣子,改成了白話文。
雖然其中的語句、符號運用有不少錯誤之處,但通篇文章讀下來,卻酣暢淋漓,一目瞭然。
這篇文章裡沒有什麼高深的論點,也沒有闡述劉宗周的什麼思想。
這更像是一篇考古文。
在文中,劉宗周著重敘述了儒家和儒學的起源、興起、發展和現狀等。
尤其是儒學的起源,劉宗周花費了大量的篇幅。
最引人側目的是,在這個開篇中,劉宗周詳細地介紹了春秋戰國時代,整體的格局趨勢。各國之間的政治、戰爭、外交,甚至還包括了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透過這些,引申出了儒學出現的原因。
在文中,劉宗周明確提出,儒學之所以會成為顯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過長久的分裂和戰爭,民心思定。
也就是說,先秦時代的儒學,既是顯學,也是底層之學。
而在各國的統治上層,對儒學是不感冒的。
究其原因,各國都專注於爭霸和統一,需要為政治、戰爭、吞併尋找合法性。
儒學作為思定的學說,不利於各個諸侯國的擴張。
由此而言,當今天下大亂,雖然民心思定,然為了防止天下淪喪,更需自強不息,尋求富強之道。
雖然沒有說的太直白,但如何尋求富強之道呢?
熟讀史書的人自然清楚。
先秦諸侯為了爭霸,無不變法改革。
革的是什麼?
當然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