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子頌又是何解?”

茅元儀又拽過之前在山上慧源等人撰抄的禪賦過來,笑道:“這便是太子頌,曹子建刪治《太子瑞應本起》,方才有此之作。”

看著《太子頌》的內容,左夢庚疑惑不已。

“真是奇了怪了,曹子建為何作這等禪詩?”

慧源在一旁猶豫地道:“施主有所不知,此乃我輩僧侶吟誦之作。”

說罷,他還拿出木魚,又讓弟子拿出銅缽,給大家展示起來。

隨著法器鳴奏,三個和尚玄奧的吟誦剎那間帶來天地一片清明,竟讓眾人煩躁的心緒都得到了紓解。

至此,左夢庚才意識到這《太子頌》其中的價值。

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似乎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東西。

其實他不知道,這正是由曹植所創,為中國佛教音樂正統的魚山唄。

後世佛教禮樂,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唐朝年間,扶桑和尚空海、圓仁等將魚山唄請去,尊為魚山宣告。

東瀛佛教十三宗之一的日蓮宗,就是奉魚山唄為正統的。

真鑑大師將魚山唄請去朝鮮,就稱之為魚山。

可以說,整個東亞地區都是以曹植為佛教音樂始祖的。

而魚山唄,在後世更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不過大家已經知道,這個梵唄寺和曹植,恐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單憑這一點,這裡就值得關注。

左夢庚立刻對傅豫孫吩咐道:“立刻將此事告知念臺公等人,另外派人將這裡修繕一番,日常香火不可斷了。”

傅豫孫立刻安排去了。

慧源怎麼也沒有想到,今日偶遇的幾位軍爺,竟然大發善心,當真是大喜過望。

奈何清苦不堪,無以為謝。想了想,他竟拿了之前在山頂寫字用的硯臺,送到了左夢庚面前。

“敝寺因施主善念而得以儲存,貧僧感激不盡。這方硯臺,乃是小徒於荒野拾取,雖不知來歷,但上面所刻文字,似與書中相同,權當敝寺謝意,還請施主笑納。”

硯臺上有銘文?

左夢庚拿過來看了看,確實有,但是看不懂,便交給了茅元儀。

可茅元儀看了後,竟然直接跳了起來。

“大師,這硯臺從何處拾來?”

慧源嚇了一跳,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不禁向徒弟看去。

其中一個年輕的和尚膽戰心驚地道:“是……是小僧在東面的山坳裡拾取到的。那裡有個土包,經常能撿到一些東西。”

左夢庚問道:“可有不妥?”

茅元儀激動的直打擺子,將那硯臺展示給眾人。

“此乃隨葬之物,上面文字寫的便是東阿王殉品。”

這下所有人都驚了。

難道就此發現了曹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