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俟車輛足夠,侯恂立刻行動,奔赴張家灣。

這裡還一片祥和,貨運繁忙,渾然沒有半點危機意識。

侯恂一見,也不客氣。不管是官儲的糧草,還是商家運輸的糧草,全部沒收,裝車送入通州城中。

誰敢有異議,殺無赦!

同時侯恂令人沿著運河傳令,讓南來的貨船全部停在滄州,不得繼續北上,以免資敵。

侯恂又傳令各路援軍,從即日起,接受指揮。

這一天是十一月初六,原本的歷史上在這一天,崇禎會將諸路兵馬的指揮權交給袁崇煥,但現在全都到了侯恂手中。

侯恂也根據各部的情況,做了相應的部署。

大同總兵駐紮順義,掩護通州側翼。

宣府總兵侯世祿不再去三河,免得後來又被袁崇煥半路攆回昌平,避免了來回奔波之苦。

侯恂直接讓侯世祿來通州,加強通州城的防禦。

原本漕糧是在張家灣,但是現在被收入了城中。侯恂不確定後金會不會因此而強攻通州,增加防禦力量是必須的。

昌平則交給了尤世威負責,護衛京師北翼。

薊遼總督劉策本來在薊州,侯恂令其所部轉向去守衛皇陵。

本來劉策就會被袁崇煥派去密雲。

可憐的劉策,身為薊遼總督,沒有被袁都督調來調去,但是被侯恂調來調去。

反正原本屬於他的地盤,他說了不算。

不過經過侯恂的佈置,各路明軍的狀況好的太多了。

首先各路大軍沒有因為調配混亂,在路上白白消耗時間和補給,駐守堅城能夠以逸待勞。

除此之外,侯恂還給各地下了死令。

一個是各路明軍駐紮之地,必須保證大軍糧草供應。

按照明朝的規定,行軍駐紮的糧草是怎麼供應的呢?

接到兵部的調令,去到一地後,當天兵部是不撥付糧草的。要到第二天,才會把軍資發給該軍。

如果是平時,這麼做沒有問題,各路大軍都等的起。

可現在是戰時,情勢一日三變,誰也不敢保證哪支兵馬什麼時候就會和後金作戰。

還不讓軍隊吃飽,拿什麼打仗?

而且後金騎兵來去如風,還指望兵部撥付給養,也不怕半路上被劫了。

除了命令當地提供駐軍糧草之後,侯恂還嚴令堅壁清野。

事實上,面對外敵入侵,堅壁清野絕對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當侵略者無法在野外獲取到補給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攻城。

而攻城戰不管成不成功,對進攻方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

正是有了侯恂的提前到位,明軍的部署變得有條理了起來,狀況遠比原來的歷史上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