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怎麼敢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率教所部為何會全軍覆沒?
史書記載,趙率教接到命令,率軍日夜兼程,將要到達遵化時,遭遇後金圍攻,全軍覆沒。
冷冰冰的文字顯然並不能彰顯趙率教所部的悲壯。
更有甚者,從中解讀出了許許多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東西來。
有說趙率教輕敵冒進的,有說黃臺吉運籌帷幄的,有說明軍戰鬥力爛的,不一而足。
如果讓左夢庚來評價此事,只需要四個字足矣。
人困馬乏。
更極端一點,都可以縮減為兩個字。
馬乏。
在冷兵器的戰場上,要想全殲一支純騎兵部隊,條件是非常苛刻的。
首先,需要絕對優勢的兵力。
後金方面似乎可以做到這一點,但絕對做不到第二個條件。
那就是地形險要。
眾所周知,一旦地形不好,騎兵就會失去速度優勢,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戰鬥力。
可左夢庚此刻所處的位置,顯然並不具備圍殲騎兵部隊的地形條件。
雖然三屯營通往遵化的官道處在南北相對的山脈中間,似乎形成了一條峽谷。可南北兩邊的寬度足足有數里之大,騎兵要是真的想跑,根本就不可能攔住。
這也是為何戰場綿延數里的原因。
趙率教所部根本就不是被圍殲的,而是被活生生追死的。
從山海關出來的時候,趙率教沒來得及攜帶輜重糧草。一路急行,到了三屯營,原本是休憩補充的好機會。
結果朱國彥不讓進城不說,也不提供糧草。
人疲憊一些還沒有什麼,戰馬沒有休息和補充能量,才是最致命的。
而後金方面則是以逸待勞,能量充沛。
戰鬥打響後,趙率教所部的戰馬根本就跑不動,因此才全軍覆沒。否則的話,即使損失一些,跑出大部還是沒問題的。
這也是左夢庚如此憤怒的原因。
這場敗仗根本就是非戰之罪,全是人禍。
當天,後營沒有向遵化進發,而是留在當地清理了戰場。
這些可憐的將士,滿懷忠誠不辭辛勞抵抗侵略者,結果卻統統被自己人害死了。
他們不該曝屍荒野,不該被丟棄在這荒山野嶺當中無人問津。
整個收斂的過程,足足持續了一天。一直到傍晚時分,才將所有陣亡將士的屍首入土安葬。
趙率教的遺體也找到了,腦袋和屍體縫合好後,和全體將士埋葬在了一起。
茅元儀親自為趙率教書寫了墓碑。
【太子少傅趙公率教之墓】
左夢庚很不滿意,強硬改成了【山海關總兵趙公率教千古】。
趙率教擔得起這樣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