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逃兵和英雄(第1/3頁)
章節報錯
關於明末的歷史,有幾個概念,小白是搞不清楚的。
比如薊州、薊州鎮和薊鎮。
很多人看了,都以為,這不是一回事嘛。
可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
首先,薊州是一座城,位於京師東面。
薊州是從喜峰口、大安口、洪山口等關隘入關後,前往京師必經之路上的最後一關。
因此,薊州非常重要。
而薊州鎮,則是一個村鎮。
甚至薊州鎮也不在薊州轄區內,而是歸屬永平府。
最後的薊鎮,並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防區。
形象比喻就是,南京市和南京軍區的區別。
整個薊鎮,包括薊州、遵化、薊州鎮所在的遷西縣,甚至包括整個永平府。當然了,自然也包括喜峰口、大安口和洪山口等長城關隘。
至於人們所知道的薊遼總督,管轄範圍就是薊州和永平府一帶,但不包括山海關外。
值得注意的是,後世的人一直拿袁崇煥回援時,不走遵化、薊州,而是走永平、豐潤、玉田,來批評袁崇煥畏敵避戰。
實際上呢,大多數人都是被地圖騙了。
其實當時從山海關到薊州,袁崇煥的線路才是最直接、最快速的。
有人可能不解了。
你不是說薊州在京師的東面嘛,那袁崇煥也從東面的山海關回來,不正是該走遵化、薊州嗎?
真實的情況是,遵化、薊州是從喜峰口一帶去京師的必經之路,但不是山海關到京師的必經之路。
而真正的地理上,京師和山海關一樣,維度都是北緯39.9。
明白了嗎?
意思就是說我們平常地圖上看的,山海關在京師的東北,其實是錯誤的。
真實的山海關,其實是在京師的正東。
這也是為何即使數百年後,地圖都是重要的保密資料的原因。
尤其是軍事地圖,更不是普通的地圖所能夠比的。
茅元儀此時就是這樣的感受。
後營的行軍路線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許多地方的方向和他的認知極為不同,但是走著走著,軍隊居然就神奇地繞了過去。
而後營使用的地圖,他一開始完全看不懂。後來還是左夢庚教了他一些,他才稍微摸到些許的門道。
一支軍隊厲不厲害,許多時候都不用看戰場表現。
這樣的地圖一拿出來,茅元儀自然就對比出來了。
他也在不少明軍裡待過了,甚至兵部的作戰地圖都看過。可是絕沒有任何一支軍隊的地圖,會精密、準確到這種程度。
除了地圖外,後營軍官們的表現,也是讓他備受震撼。
這裡的軍官完全沒有軍官的樣子,似乎不懂得什麼叫作威作福。
翻越山地的時候,包括左夢庚在內,都要親自上手,幫助推火炮、抗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