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忠臣泣血的年代(第3/3頁)
章節報錯
之後,崇禎又裁汰薊軍,導致薊鎮各軍譁變。
雖然薊鎮位於關內,似乎不歸袁崇煥管轄。可薊遼本就一體,否則也就沒有薊遼總督一說了。
袁崇煥再次發對。
依舊反對無效。
逼得袁崇煥沒辦法,不得不參與到裁軍中來。
為了什麼?
不過是員工給老闆擦屁股。
這兩件事,直接導致己巳之變發生後,後金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縱橫京畿。
試問,這能怪到袁崇煥頭上嗎?
袁崇煥為何要求遼東的事權統一,俱決於他?
說穿了,袁崇煥要做的,不過是執行當初孫承宗遼東戰略的2.0版,也可以稱之為弱化版。
孫承宗的戰略是將寧錦、天津、登萊、毛文龍、朝鮮、蒙古各部、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統合起來,對後金進行十面圍困。
這個戰略後來因為天啟要修三大殿,動用了有限的軍費而破產。
到了袁崇煥主政遼東時,天津、登萊職能報廢,毛文龍無力再戰,朝鮮投降,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覆滅。
他能做的,就是一邊經營遼西,一邊拉攏尚處於搖擺不定的東蒙古各部,堵上後金所有進犯大明的通道。
然後透過這樣的相持,憑藉大明更加深厚的家底,慢慢消耗後金的元氣和銳氣。
這也是為什麼袁崇煥一邊和後金對峙,一邊與後金和談的原因。
對峙是消耗,和談是目的。
後來和談破滅,但後金也到了危險的邊緣。
為了安撫各部,也為了鞏固自己的汗位,黃臺吉不得不進行了一次軍事冒險。
這就是己巳之變。
假如東蒙古各部沒有倒向後金,假如薊鎮的防禦體系完備,後金還能破關而入嗎?
不能的話,黃臺吉無法給足各部好處,他的汗位必定岌岌可危。
哪裡能像後來那樣,威權無雙。
說囚禁阿敏就囚禁阿敏,說懲處莽古爾泰就懲處莽古爾泰,逼得代善伏低做小,壓迫的多爾袞兄弟喘不過氣來。
可惜,袁崇煥的戰略,被不守信用的崇禎破壞的一乾二淨。
到了最後,還要袁崇煥來承擔所有的罪責和罵名。
諷刺的是,袁崇煥不是唯一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
孫元化、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鄭崇儉……
這真的是一個忠臣泣血的時代啊!
PS:《石匱書後集》:崇煥隨奏:『臣守寧遠,寇被臣創,決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單弱,宜於彼處設一團練總兵』。遂以王威為請。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難移時。
《遼師入衛紀事》:己巳春,餘請歸不得。七月,諜者得奴情慾渡河,公隨疏聞,諄諄以薊鎮為慮。餘亦啟曰:“遼事頗整,奴來無患,惟薊邊單薄,我當速發一勁旅往備乃可。倘奴諜知,亦可潛伐其謀。”公然之。重九前一日,又報奴已渡河,公即發參將謝尚政等備薊。及至彼,薊撫以奴信未確,仍勒之為。然而奴逆蹤跡,亦竟詭秘無聞,故薊益懈。
實打實的史料面前,如果再有人黑袁崇煥無能,你們可以直接拿去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