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志同道合者眾(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何不能?先秦之時,人們耕作多以石器、青銅器為工具,土地開墾數量有限,產出也不足現今之一半。自鐵器興起之後,方才有如今產出。為何不能在田畝耕作上更多投入和研究,增加畝產呢?”
一群人面面相覷。
都是士大夫,雖然不至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農事具體如何操作,顯然他們是不懂的。
左夢庚慨然一嘆,發覺面對這些不接地氣的人,需要解釋的太多了。
“以育苗為例,有沒有進取之處呢?晚輩覺得,其實是有的。一片農田,哪怕農民盡心伺候,事無鉅細,可長出的莊稼必然有的好、有的不好;遭遇災害過後,有的倒伏,有的依舊挺拔。這其中的差別在哪裡?”
曹文衡抓抓鬍子,嘗試著道:“或許只是巧合?”
不怪他這麼想,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靠天吃飯,根本沒有什麼太過於專業的研究。
各種農書著作,裡面講的內容也更多偏重於農業設施的建設,以及最基礎的育種方法。
但育種和育種之間的區別,在沒有生物學、基因學支援下,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懂得裡面的奧秘。
左夢庚要說的,就是這個。
“並非巧合,莊稼和人一樣,有的強壯,有的孱弱。人中強壯者,生病、受傷的機率就小,康復的也更快。孱弱者則相反。既然如此,晚輩就想著,在育種時,為何不選長勢良好、經歷災害依舊完好的種子來培育呢?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長出來的莊稼是不是比一般的種子要好?”
大家聽的入了神,卻也沒有反駁。
雖然他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聽著似乎真的像那麼回事。
侯恂是個幹實事的,道:“不知此法可行否,待到了京師,老夫親自與司農寺分說。倘若可行,推廣天下,乃萬民之福啊。”
眾人紛紛頷首,均覺大善。
唯獨左夢庚失笑,知道根本做不到。
侯恂眼尖,看的分明,卻不願放過他。
“賢侄,但有所言,為何不說?吾等所求,不過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此法如有何疏漏之處,正可由你查遺補缺。”
被找上門來了,左夢庚避無可避。
一咬牙,只得下重藥了。
“依晚輩之間,此法不管成與不成,都不可能推廣天下。”
眾人大奇,不知他為何有此論斷。
劉宗周更急,道:“說說你的道理。”
左夢庚環視左右,甚至還看了看周圍,發覺下人僕役都離著很遠,才開了口。
“當今天下,土地大多集中於皇家、勳貴、地主之手。這些人兼併田地以肥私。只靠如今之產出和剝削,已經可以滿足奢靡享受。便是不足,繼續兼併便是。哪有什麼動力提升田畝產出?”
一席話如同秋風掃落葉,瞬間冷了氣氛。
依舊沒有人反駁左夢庚,因為大家都知道,他道出的是真相,而且很殘酷。
之所以說地主階級在這個時代是阻擾進步的障礙,並不是指地主兼併土地有多麼大的危害。
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的問題,一提及,土地兼併就是重點。
事實上,在左夢庚看來,土地兼併能夠成為大問題,是有前提條件的。
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廣大的百姓被鎖在土地上,必須依靠土地來生存。也就是說,土地是廣大百姓的唯一生產資料。
當土地被搶奪後,百姓必然面臨生存的壓力。
其次,就是土地的兼併並沒有帶來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