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元璋將程朱理學定為顯學時,這些文人們彈冠相慶,以為文人的時代到來了。

可之後的歲月裡,他們卻飽受其苦。

天地君親師這一套倫理成為了不可動搖的規制後,皇帝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因為皇帝的頭上只有天和地兩個虛無縹緲的東西,除此之外,皇帝最大。

明代的官員們去和皇帝鬥爭的時候,因為脫離不開天地君親師這一套規則,那就等於戴著鐐銬跳舞,能贏嗎?

怎麼贏?

逼急了皇帝就掀桌子,而且有掀桌子的本錢。

臣子卻沒有反抗的本錢。

就比如大禮儀之爭,從道理上楊廷和本來佔盡了優勢。

可又如何。

嘉靖不和你講理了,左順門外一頓板子,給此事定了基調。

楊廷和灰溜溜地罷官,楊慎流放,嘉靖大獲全勝。

這個狀況,導致明代臣子和皇帝鬥爭的辦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冥思苦想,萬般無奈之下,又跳脫不出時代和見識的桎梏,這些官員們就只好從故紙堆裡找藉口、找理由。

儒家倫理成為了皇帝的護身符,那咱們就往前翻,找更前的賢明來做論據。

孔夫子是神明不假,可孔夫子也是學習別人的啊。

再一想,得了,咱們也別老子、周公的一個個翻了,乾脆一步到位,就拿堯、舜來說事好了。

皇帝啊,你看,上古時代,堯舜這樣的明君,就是用無為而治的辦法,實現了天下大治。

你得學。

只要你學了,這大明天下也就大治了。

奈何朱家的皇帝沒有一個好搞的。

呵呵一笑,心說我傻嗎?

好好的權力我不握在手裡,聽你們擺佈?

就這麼地,君臣之間來回拉鋸,每次的結果都是君王大獲全勝。

可惜弄到最後,臣子們絕望了,開始放挺,於是朱家皇帝輸了。

輸了整個江山。

劉宗周這奏疏裡大談什麼堯舜之道、無為而治,真實想法其實是在規勸崇禎做個象徵,把朝政大權交給臣子們來處理。

崇禎看懂了,呵呵一笑,給出了評價:迂闊之言。

交權是不可能交權的。

皇帝都是屬貔貅的,只吃不吐。

你們這些打工人,居然想和老闆共天下。

痴心妄想!

後世的某些人沒看懂,紛紛鼓譟,痛罵東林黨昏庸頑固,開歷史倒車。

什麼?

同時代的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

那是時代的進步,是新時代的到來。

左夢庚就想不明白了,後世那些生長在新時代的人,為啥要為一個封建皇帝搖旗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