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成立製衣坊(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天一大早,雙水村大隊部門口,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村民都聚集在那裡讀著一張招工通知。
許多村民不識字,要求一些念過書的人,把通知上的內容念給他們聽,經過幾次問詢和解釋,大多數村民終於弄懂了。
雙水村要成立製衣坊了!
聽到雙水村也要向其他村子那樣搞副業,所有村民都是歡迎的,畢竟一年到頭,只能在田間那一畝三分地上刨土,雖然能吃飽飯,可是卻沒有餘錢,只能靠著每家養的幾隻雞,攢下雞蛋賣到集上換幾個散錢,能頂什麼用。
這次大隊部貼出的製衣坊通知,基本上是複製了程麥香和林嘉餘擬定的計劃書裡的條款,為了這紙計劃書,程麥青在大隊部跟一眾村幹部磨破了嘴皮,幹部們才算答應了。
計劃書裡,程麥香提出製衣坊的性質是屬於公私合營,雙水村只提供經營場所,其他一切成本都由程麥香一力承擔,至於經營所得的收入,刨去成本,由雙水村和程麥香二一分。
公私合營在城市裡不算什麼新鮮事物,這些大隊幹部也不是沒見識的人,自然都聽過,可在農村這可是頭一遭,自然激起了兩個保守派幹部的反對。
可大部分幹部,尤其是青壯年幹部,明白這些年村民都窮怕了,難得有這樣掙錢的好時機,都表態支援,本來那兩個幹部還要反對,程麥青乾脆甩出了妹子的豪言壯語。
離了雙水村,這製衣坊也不是辦不成,大不了花錢另外蓋間屋子,當成是場地,照樣能招的到工人,製得出衣服,還不用給大隊一分錢。
就是這句話,讓所有村幹部意識到,程麥香肯跟雙水村合作,並不是她有求於村子,而是她好心要照顧自己的家鄉,畢竟空閒的場地放在那裡多麼多年,也沒掙來一分錢,如今憑著這個,就可以平分人家三分之二的利潤,這種好事,只怕打著燈籠都難找。
“每做一件衣服就可以拿到五毛錢,如果有縫紉機,每月還多給五塊錢的租賃費,正好我家有縫紉機,我家婆娘也會做衣服,我這就讓她帶著縫紉機一起去製衣坊幹活!”
一個村民看完通知急匆匆地走了。
“沒有縫紉機不會做衣服也不要緊,”一個村民指著通知上的一條內容,對其他人說,“這上面不是說了嘛,要是會繡東西也成,不用自家出針線和繡布,繡一件也可以拿到兩毛錢,雖然掙得不如做衣服多,好歹也是個來錢的路子。”
許多村民紛紛附和,倒是有人突然陰陽怪氣地說,“能掙錢是能掙錢了,可惜最後這個製衣坊掙得錢,程家要拿走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村民心頭突然不是滋味,畢竟過了這麼多年,都過慣了集體生活,大家一個鍋裡吃飯,掙得都不相上下,日子過得也差不多,突然有人日子比大多數人要好起來,內心還是接受不了。
當下就有人打了退堂鼓,可是有跟程家關係不錯的人出言維護。
“拿走三分之一怎麼了,這製衣坊從原料到工資,全都是程家人來支付,大隊只出了所房子,就能拿到兩倍的錢。
通知上不是說了嘛,這些錢到年底大隊按照戶頭,平均分給大家,就算是沒在製衣坊幹活的人家也有份。
程家辛辛苦苦地為村裡人謀福利,還要被大家指點,要是我,乾脆都不理睬村裡,直接從別的地方招人,掙得錢全是自己的,也沒了這些口舌,這麼看來,程家人倒是真蠢!”
眾人一聽,倒也是這麼個理,輿論瞬間導向了程家一方,尤其是家裡既沒有會做衣服又會刺繡的人家,聽說掙了錢自己家也有的分,不管多少,總是白白得來的,於是也紛紛讚揚程家人仗義。
這下反對的人也不好多說什麼,在眾人一致的贊同聲中閉了嘴,更多的人都回家跟自家婆娘商量,看是不是夠條件去製衣坊幹活。
製衣坊的事,在雙水村屬於石破天驚頭一遭,能引起的輿論反應也早在程麥香的預料之中,畢竟當初把計劃書給大哥看時,就把大哥唬了一跳,經過程麥香多次解釋,他才算是接受了。
製衣坊的場地設在村子最南邊的兩間房子裡,原本是為村裡孩子念初中設定的學校,可後來公社集體辦學,這裡就廢棄了,程麥香決定開辦製衣坊,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裡,程母也極為贊同,於是就跟村裡簽了協議。
此時,程麥香正穿著舊衣服,戴著粗布頭巾,跟程母大嫂一起打掃衛生,房子多年不用,到處是厚厚的灰塵,蜘蛛網結滿了整個屋子的角落,三人足足花了三四個鐘頭,才算把兩間屋子打掃的乾乾淨淨。
“終於像個樣子了!”程麥香直起身子,拍打著痠痛的肩膀,看著窗明几淨煥然一新的屋子,說不出的滿足。
這可是她來到這個世界搞得第一份事業呢,說什麼也要有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