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道(2)(第2/2頁)
章節報錯
莊子之論講求“言不盡意,簡潔巧妙”,李景則反應機敏,尤長於此。
右丞心道:“若再引李景則出頭,此次晚宴便圓滿不過了。”
在座眾人中拜服李景則的亦不在少數,恰有人的想法與右丞大人不謀而合。
南邊末位處,就有人大聲感慨道:“樂公子之後,若能聽李公子談道,我必為之絕倒。”
聞聽此言,滿堂大笑。
調笑之餘,右丞大人及時道:“李公子矜高自持,吾輩不敢多加煩擾。可容我小小一問可好?”
李景則嫌惡右丞大人拿腔捏調的做派,然他又正當熱血年少,不願遮蔽鋒芒,且能與樂廣齊名,他求之不得,故而利落站起。
眾人目光再次聚齊。
右丞大人卻再笑道:“總是本丞發難也少點意思,我便把此次機會讓於諸位吧。”
他此舉讓人猝不及防,眾人一時還真沒想好該問李景則什麼問題,以及怎樣問才不至於在李景則回答上來後顯得自己無知難堪。
而這正好為韓時提供了契機。
他率先站起,不給人反應和拒絕的機會,快速道:“外人皆道李公子善於辯名析理,那我正有一題問你。莊子言名家惠施著書五車,為何他一句沒談到‘玄’呢?”
李景則徑自坐下,昂首向西,不置一詞,對他的不屑溢於言表。
韓時此問看似是玄學問題,實則涉及名家,若非精通此道者,恐怕真會為此慌亂。
若當眾人之面卻答不出來,輕則會被人諷刺“專而不通,不過爾爾”,重則名聲掃地。
韓時心中暗道:“你憑藉世資不可一世,今日便栽在此處吧。”
眾人不欣賞韓時的做法,然也抱著期待的心態,右丞大人更是如此。
他以高姿態諄諄道:“韓郎此題甚妙,勞請李公子……”
李景則輕慢跳起,戲謔道:“自是其妙處不傳。”
短短七字,並不直接回答問題本身,卻機警、有味。
大家不禁都細細看向這位貴公子。
李景則風流自賞,喜好標新立異,今日一襲紫色窄袖深衣,腰間佩戴紫羅香袋,一半墨髮斜斜挽成松髻,傲慢端立,更顯與眾不同。
眾人無論如何看不慣他,都不得不承認:驕縱成就了李景則,李景則的風流獨樹一幟。
右丞大人再不計較李景則的輕佻,發自內心說了八字:“李家公子,衣冠磊落。”
韓時內心忿忿,卻也無濟於事。
此日後,在士人中間,‘鴝鵒舞’更加有名,麈尾扇幾乎人手一把,樂廣的容止家喻戶曉,上京人皆知“李家公子,衣冠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