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雞兔同籠(第3/3頁)
章節報錯
趙立搖了搖頭,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我出幾個問題和你比試一下,如若你能答出來,小子便向先生施禮道歉,並取消算術這門課程。”
孔甲眼神一亮,他在秦始皇那裡受了一肚子氣,如今拿他兒子撒撒火也挺不錯。
“如此甚好,如若老夫答不出來,今後任由驅使,絕無任何怨言。”
孔甲自然有這個自信。
雖然他是儒家之首,但算術也是他所精通的一門課之一。
所謂集百家之長,孔甲立志要將儒學弘揚光大,所以對各家各派都有所涉獵。
並且他天資聰穎,雖說算術一門精通程度比鬼谷子之流稍弱,但如若連個十幾歲少年都比不過,那他不如找塊豆腐撞死。
趙立只是略加思索,便緩緩開口: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問題之一,雞兔同籠。
這個問題乃是南北朝時期《孫子算經》中提出,難倒了一代又一代人。
直到方程這個數學概念提出,雞兔同籠問題才迎刃而解。
趙立提出的這個問題,放在前世學習好一點的小學生都能解答,可是在秦朝提出之後...
孔甲腦門微微冒汗,他已經坐在地上比劃許久。
趙立跑過去一看,差點笑出聲。
只見孔甲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堆石子和木棍,竟然在地上模擬起了雞和兔,嘴裡還唸唸有詞。
“如果兔子有十五隻,那雞就有二十隻,那麼一共有一百隻腿。”
“不對,不對,假設兔子有十四隻...”
“哈哈,孔先生,不用算了,共有兔子12只,雞23只,你這慢慢試要試到啥時候。”
孔甲頓時不服氣的說道:“你一定是提前算好了答案,特意問的這個問題,等老夫慢慢試,總能試出來。”
趙立搖了搖頭:“你所用的窮舉法,不過是最無腦的一種,如若算術只停留在一個一個試的階段那將毫無意義。”
“我先給您講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先假設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隻腳,這樣籠子裡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2只,還剩下24只腳,由於雞隻有2只腳,所以籠子裡剩下的24只全是兔子的兩隻腳,再÷2就是兔子數,由此得出兔子總數為12只,接著一減就很容易算出雞的總數為23只。”
孔甲按照趙立所說的方法一算,果然很快便計算出總數,頓時冷汗直冒。
“其實除了這種方法,還有一種方程式法也可以輕易解出。”趙立又引入了後世的方程概念。
孔甲作為儒家之首,自然是天資聰穎,很快便聽懂了趙立所說的方程式解法。
如若將這種方程概念引入,那前朝遺留下的很多數學問題都能解決,並且如今賬目之類的計算也會解決很多時間。
“先生大才,老朽自愧不如,今後若有差遣定當萬死莫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