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暖陽高照,和風盪漾,碧空萬里如洗。

一連串的鞭炮聲全城可聞,莊府掛滿了白幡。

“莊府的老壽星去了。”

“莊府的老壽星沒病沒災的到了現在,子孫也孝順,福壽全歸啊。”

大多數的老人一臉羨慕,這個壽數沒有病痛那是多大的福氣,難得的是子孫還那樣的繁茂。

“走,扯上二尺布去莊府沾個福氣。”

大厲的習俗,家中老人過世是不得推拒上門弔唁的人,百姓可以扯上二尺布或者買上兩刀紙錢上門弔唁。

雖說進不得正門但主家都會派人守著,只是平日裡這些百姓也不會輕易的這樣的做,上一次還是十年前驃騎大將軍血染沙場馬革裹屍,百姓為了感念他方才紛紛上門跪拜弔唁。

這一日,莊府正門大開,上門弔唁的人絡繹不絕,一眾孝子賢孫於靈堂跪謝,哀聲繞樑。

須臾,王公公帶著聖旨來了,當著眾人的面於靈堂前大聲宣讀,聖旨駢四儷六讚頌了老太太畢生的功德,特賜予文德夫人。

自古以來,能配得上的‘文德’二字的都是及其尊貴的之人,莊老夫人一生寬和,其子莊豫南為了朝廷平定西南,這裡面還有整個莊府傾力相助的功勞,為此禮部在擬定封號的時候才大膽的啟用了‘文德’二字。

對於莊府來說,這是莫大的榮耀。

弔唁之人默默的感嘆莊府的果然深得盛寵。

王公公宣讀完了聖旨雙手將聖旨呈上到莊郡王的手上,說道:“郡王節哀,皇上和太后娘娘聞此噩耗心中十分惋惜,只西南不可長久沒有西康郡王鎮守,皇上幾番思量只能奪情於郡王,特允郡王在府中為文德夫人守孝半年。”

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母親懷胎十月又抱在懷中兩年方才下地,子女需得為父母守孝三年勉強償還生恩,不亂官職大小皆需守孝,但箇中又有例外,如西康郡王這般皇帝是可以特別奪情讓其回西南守孝。

要在京都守孝半年?

弔唁的人聽聞這個訊息面面相覷,直覺兩道旨意十分矛盾,皇上這是要將西康郡王軟禁在京都?

蒲蕃狼子野心,西南蠻夷眾多,若是西康郡王長久的不在西南只怕是不妥啊。

莊府的人更是面色驚慌,不知皇上為何為下了這樣的旨意。

莊郡王面色如常的謝恩後接過聖旨置於供桌前,拜祭一番後方才轉身朝王公公道:“請公公代本王轉達皇上和太后娘娘,本王多謝皇上和太后娘娘體恤。”

“奴才一定轉達到了。”

王公公客氣的欠身,朝著老太太的靈位拜了三拜這才帶著人離開。

這一日往來之人不絕,日暮落下莊府的大門方才關上。

寒風四起,天地間好似忽然就被寒氣籠罩,莊府的書房裡一盆燒的正旺的炭火驅散了屋內的寒氣,莊郡王從袖口裡摸出了一張紙條,這是王公公呈上聖旨的時候交到他的手上的。

莊郡王飛快地看清楚紙條上面的字,瞳孔微縮面露不屑,隨即將紙條丟進了一旁的炭盆裡。

橘紅色的火苗猛地竄了起來瞬間吞噬了紙條連灰燼也未曾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