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這段時間,就一直沒消停過,先是經歷了一些小小的兵禍,接著,大魏的頂樑柱,國朝的頂樑柱,曹老大去了,現在,鄴城裡的眼尖的百姓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軍士以及各地探馬開始慢慢出現在鄴城。

不明所以的他們越來越慌,於是乎,很多人開始拖家帶口的想要離去。

對此,收到訊息的曹洪下令金吾衛一律開綠燈,放行,不過,也不能亂放,由夏侯惇和夏侯淵率領的青州軍團開始在鄴城周邊新建村落,用以安排這些離開鄴城的人。

也就相當於從城市到農村去,分地的那種,也就讓這些人並沒有怨言,老曹家的信用還是不錯的,雖然還不在手中握著,不過這些個百姓還是相信曹丕這個新任魏王的。

到了現在,幾乎可以說,鄴城裡面空出來了很多地方,方便曹丕實施他對世家們的要求,簡單說,地盤我已經清好了,你們趕緊的準備過來吧。

實際上,世家們也準備好了,隨時可以行動,不過,他們也在等曹丕的動作。

建安二十五年,臨近年節的時候,距離曹丕登上魏王的位置不過區區兩個月,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御史臺的華歆,又玩出了新花樣,直接在一次朝會上直言,天下苦漢久矣,為了國朝未來,希望魏王能夠承天命,改大統,簡單說就是,您老趕緊變成天子吧,把劉協那扯後腿的犢子趕走,咱們也好再進一步。

話說,曹丕還真有這個想法,只不過,看著一眾沉默的重臣,以及激烈反對的姐姐曹節,曹丕只能下令把華歆打入大牢,聽候發落。

那些個重臣之所以不說話,是出於謹慎,凡事總不能大佬直接下場,總要有衝鋒陷陣的小弟先出頭才行,大佬下場的時候,那一般都是局勢基本上可以確定了的時候。

所以,華歆就悲劇了,司馬懿就開心了,這空了一個御史的位置,那就可以換上一個自己人嘛。

至少蒯良都已經找過黃襄訴苦了,堂堂一個御史中丞連和姜冏和華歆一道,居然被一個架空了的御史大夫司馬懿壓得喘不過氣。

黃襄只能好言相勸,事實說明,御史臺已經基本不屬於黃襄了。

“大司馬。”

夜晚,黃襄獨自來到大牢中,看望華歆這個悲劇孩子。

“子魚,今天有些衝動了。”黃襄輕輕說了一句。

華歆的臉脹得通紅,顯然,這是黃襄對他擅自作出決定有些不滿了。

作為緊跟著黃襄的人,華歆這樣做確實過了點,其實他也只是想更進一步的,哪知道,把自己弄進來了。

只見華歆跪倒在地,嘶啞著聲音說道:“大司馬恕罪,歆有罪。”

啥都不說,先認錯再說,這就讓黃襄比較滿意了,甭管真假,這態度就很好,很多時候,領導並不是想聽你解釋什麼,而是要看你的態度。

黃襄連忙拉起華歆,安撫著說道:“子魚過了,不必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先在這裡待幾天,到時候,我自然會把你弄出去,不過,以後你肯定去不了御史臺了。”

華歆臉色倒是不變,喜行不言於色這才是一個人的涵養。

“到時候,你去尚書檯吧,荀顗那廝,本帥還是有些不太放心,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