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有待商榷(第1/2頁)
章節報錯
“您的意思是我這幅字帖是贗品了?”孫老闆面色嚴肅開始覺得這位許總有點瞎謅了。
“這位許先生,我們有一說一,這作品可是不止一位專家鑑定過,是真跡,那是板上釘釘子的,您這隻看了一眼就說是假的,是否有點,信口開河啊?”
孫老闆真的有點繃不住了。
但是,他還是忍住了,畢竟,來人身份不簡單,常總這在明面上的身份他就惹不起,更不用說這個看起來就更不簡單的年輕人了。
他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試圖以理服人過,要是換做其他人,他非要好好教教對方怎麼做人。
許文表情平靜,聽他說完。
名人字畫就是這樣,特別是近代的名人字畫更是如此,你非要說個真假,唯一方法就是看鑑定人自身水平,主觀判斷。
特別是在作品看不出明顯紕漏,各處行筆習慣風格都幾乎一致,看不出什麼大問題的情況下。
是真是假,真的只能靠一張嘴說。
這張嘴的主人身份高,名氣大,說出來的話就是可信。
要是個無名之輩,就算說出來的是事實,可能也值得商榷。
就拿眼前這一幅文徵明字來說,材質,行文風格,包括落款,都和文徵明真跡幾乎一致,甚至說根本看不出差異的地步。
這樣的字,換做誰來看,都會認為是真的。
為什麼?你說不出假的理由啊!
但是,在許文眼中,這幅畫可是有大大的問題。
哪怕,它幾乎已經是天衣無縫的地步。
字帖的材質,是明代的,行文,也是同時代的人摹寫的,摹寫人的水準,也是相當高超,幾乎是滴水不漏,以假亂真的地步。
甚至可以這麼說,這幅作品,你可以說它是個古董,甚至是藝術品,都可以。
但是,它確實不是文徵明的真跡。
如果以是否是真跡來判斷真假,那麼它,就是一個贗品。
但是,這個事實只有許文能知道。
畢竟,原創者和臨摹者,整個行文是差異的,哪怕這種差異再小,也是真實存在的。
其他人沒辦法把握住這種差異,但是許文可以。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差異就算許文講出來,也不會有人看得出來,看都看不出來,自然難以讓人信服了。
當真是吃力不討好。
孫老闆說完之後,就將書軸取出,平鋪在書桌之上。
隨手,他看向許文,有點不服氣的質問許文。
“請問這位許總,您說這個作品是假的,可有相關證據?我這幅畫可是經過海城書畫協會的老師親自掌眼,再加上好幾名圈內專家的一致判斷,確認是真跡無疑的,還是說,您自認為,水平是高於這幾位老師的?”
其他的作品,許文說是贗品也就忍了,畢竟說出的細節他們也是隱隱能發覺不對的,索性就保持沉默。
但是這個文徵明真跡可不能這麼認了。
一眾權威人士的鑑定,給了他拒不承認的底氣。
他有信心這是真跡。
並且,孫老闆打定主意,就算這位許總能說出一些所謂的理由,他也不會去認的。
空口白話誰不會?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許文,想看看他接下來怎麼說。
許文略一沉吟,看向常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