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良辰歸宗
章節報錯
蔣建華聽完後說道:“良辰婆婆的意思是就大年三十那天,也不用請先生看日子了。你看要不您兩娘母子就三十也一起過去和我們一家一起團年,然後見證一下。你把良辰當兒子,那媽到兒子家過年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好,也對,大年百事無忌,也不用再看什麼日子了。”周姨贊同的說道。
吃過飯後蔣建華就去了周良辰外婆家,周良辰隨姨一起來到自己睡的房間,周姨從衣櫃拿出被子,三人一起把床鋪好後圍坐在火坑旁邊聊天。
聊天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美景在問,周良辰則給細心的回答她所有的問題,周姨則是給周良辰拿來洗好了的千層底布鞋換上,然後又拿出還沒完工的布鞋底一邊和兩個孩子說話一邊納鞋底。
晚飯前周良辰的外公打來電話讓她們一起過去吃飯,蔣建華已經回家了,周良辰借來外婆的菸斗和煙盒,裝了一袋煙吸了一口笑著說道:“真香!”看得美景也躍躍欲試,不過還是在她媽媽一個眼神下放棄了嘗試一下的打算。
看到周良辰吸得得勁,外婆笑著問道:“良辰,記不記得你小時候問我,你說嘎嘎你什麼時候死啊?你死了把你的菸斗和煙盒子給我好不好?”聽得周良辰一臉尷尬的說道那時候不懂事,讓旁邊還在納鞋底的周姨和周良辰的表姐笑得不能自止。(嘎嘎,外婆的土話稱呼)
吃過晚飯後回到了家裡,周姨因為身體的原因就早早的休息了。周良辰拿出美景的課本,給她列了一個學習計劃後也就回房休息。躺在床上週良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今天白天姨類似交代後事的那些話和說的那些事,一種無力感升上心頭,輾轉反側一會以後翻身下床來到外面的生有烤火爐子的房間點上一支菸走出房子,蹲在屋外曬場的沿上,看著屋後大山模糊而龐大的影子像是在向自己逼近。周良辰狠狠的丟掉菸頭,給自己打氣的說道:“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
轉身進屋後發現美景抱著自己的衣服站在他的房間裡,盡力的忍著眼淚說道:“良辰哥哥,我睡不著,你抱我睡好不好?”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周良辰就跟姨和美景告別回家,因為還要到村裡到派出所去處理戶口本上改名字的問題。還是走山路回家,其實也可以下山到鎮上坐車到自己鎮上再走回去,不過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選擇沿著屋後的大山山腰的小路步行的。
回到家裡後去了一趟村長的家,問一下改名字需要什麼手續,村長大叔也沒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建議他直接去派出所問。
蔣建華和周良辰兩人來到派出所,找到他參見黨校同期學習一個熟人,也是姓蔣,按輩分周良辰得叫他一聲哥,把想給周良辰的戶籍資訊改一下的目的給說了一下。
“麻煩呢,要改名字得有充足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重名的太多,可是良辰這個不是。他的那個原因上不了檯面的,那是封建迷信那一套,肯定是審批不過的,我也不敢簽字往上面報,你也是當了那麼多年村長的人應該曉得是不?”同族的哥哥為難的對蔣建華說道,“我看這個事還是算了,么嗲在世的時候那次重修我們的族譜的時候就說過這個事,說等良辰十八了以後還是得把名字改回來,那個時候是好辦,可現在不同了,現在這些資訊都要聯網的。”
“那真的沒辦法了嗎?你么婆可是把良辰認祖歸宗這個事看得比什麼都重的,說是良辰的名字沒回家譜族譜她可是要死不瞑目的。”蔣建華無奈的問道。
“我說二叔啊,你就不知道變通一下嗎?戶籍資訊身份證肯定是改不了的,但是這不影響你們把良辰的名字寫上家譜啊。家譜上叫蔣良辰不就行了,等以後良辰有了孩子,孩子還是姓蔣不就是了。你看你們一家誰和姓周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登記良辰他資訊的時候還不是你們說是什麼名字就叫什麼名字給錄上來了。再說了,么婆那裡你跟她說改過來了她還會來查啊?”同族的哥哥建議的說道。
蔣建華和周良辰對視看了一下後說道:“那也只能這樣了,良辰,我們回去後你婆婆問起來你就說改好了,到三十就把這個事辦了,了了你婆婆的心願。”
父子兩回到家跟奶奶撒了個謊,奶奶也沒懷疑,因為這在她看來這是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障礙的事。下午時吳晶來周良辰家裡玩的時候奶奶還特意的跟她說了聲以後得叫周良辰換蔣良辰了,吳晶也知道這個事,連忙叫了他幾句蔣良辰,將奶奶逗得開心大笑。
臘月二十八,蔣英雄和豐子超回家。
臘月二十九,周良辰在鎮上租了一輛麵包車去到周姨家把姨和美景接到了自己家裡。下午時開始寫春聯,幾戶人家的春聯寫完後把伯伯家和叔叔家的春聯送過去後就是坐等第二天的團年飯時間了。
凌晨四點多,周良辰和蔣英雄都起床了,來到廚房幫忙準備團年飯。兄弟兩的母親和伯母嬸孃都過來幫忙了,這是他們本地的習俗,大年三十團年飯會在早上開吃,而晚上就是單純的守歲。
鞭炮點響後把房子所有能出去的門都給栓上,一大家人開始了今年的團年,伯父一家有四個人,叔叔一家三個人,周良辰一家四口人,再加上奶奶、姨和美景。伯父在吃飯之前祭奠了祖人以後,十四個人在一個大圓桌上坐好,奶奶說道:“又過了一年了,一大家人都到齊了,這是這幾年到得最齊的一次。良辰的乾媽今年也是第一年到我們家來一起過年,家裡又熱鬧了一些,這是好事!來,大家都吃,吃好喝好把年過好!”
酒足飯飽之後,就是周良辰歸宗的程式了。把奶奶扶到堂屋裡中堂神龕旁坐好,堂屋旁邊擺好椅子,所有人落座以後,奶奶正了正身子,緩緩的說道:“敬告堂上宗祖:隴西蔣氏蔣緒英次子蔣建華之次子蔣良辰,於今年四月二十八長大成人,今日歸宗認祖。”
在伯父的示意下,周良辰起身走到堂屋中神龕前方,正身站好。
“一拜,拜天地君親師、堂上宗祖一脈英靈。”
周良辰聽到後立刻俯身下拜。
“二拜,拜生身父母生育之恩養育之情。”
伯父說完把周良辰領到坐在堂屋裡的父母面前行完跪拜之禮。
“三拜,拜謝義母收容家門再造之恩。”
周良辰聽完後立刻來到周姨面前端正跪下俯身行禮。
“上香!”做完這些以後,伯父遞過來三根點燃了的香給到周良辰手上,周良辰接過後上前把香插在神龕下面擺了祭品的八仙桌上的香爐裡。再在伯父手中接過家譜,翻到自己父親那一頁,在次子那一條空白處寫上蔣良辰的名字,至此奶奶一直牽掛的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
完成了一切後把奶奶和叔叔安排好休息,開啟房門出來貼春聯掛燈籠,還沒貼完的時候吳晶和瘋子兩人就過來了,是專門來要對聯的,從高中以後她們家的對聯都是周良辰一手包辦的。周良辰於是把昨天早就備好的對聯給到兩人拿走,和她們約好晚上一起守歲。
奶奶休息了一會,看到準備去祖墳點亮的眾人,堅持要去周良辰爺爺的墳前去看看,眾人也扭不過這次異常固執的奶奶,只能抬著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家一起前往。周良辰爺爺的墳在他家屋後幾十米處,眾人順著房子旁邊的溪溝小路把奶奶抬到墳前,把墳頭的枯草和墓碑清理了一遍,在墓門裡的煤油燈里加上煤油點好了燈就準備離開。
奶奶等大家把這些做完後讓人把她的椅子挪到爺爺的墓門處,伸手摸了摸嵌在碑面上已經因為風化而逐漸模糊的照片緩緩的說道:“緖英啊,好多年沒來看你了吧,你都走了十二年了。這兩年我身體差了,走到你這裡來都困難了,也就不麻煩兒子兒孫他們了,所以沒來看你。但是今天我高興,你最擔心的小孫子按照你的安排已經成人了,也歸宗認祖了,想必你們也知道了,你也可以鬆口氣放心了。我呢幫你把這件事辦好了,也差不多也快要來跟你相會了,我十七歲嫁給你,一輩子沒吃到什麼苦,就算是解放前的亂世,後來的饑荒,你都把我顧得好好的。我呢給你生了三個兒子五個女兒,你走的時候么妹還沒成家,現在他的小兒子都開始上學了,也算是幫你完成了我們的義務了。現在政策好啊,家家戶戶都富起來了,日子比我們那時候好過多了,可惜你沒怎麼享受到,我這些年倒是享受得很好,差不多也享受夠了,也該來陪你來了。我今天回去了就不到這裡來看你了,等到時候了我就來陪你,你再等等,我就先回去了。”
說完話後示意回家,蔣建華父子和侄兒連忙過來抬起藤椅把老太太送回了家,其他埋得遠的墳奶奶就沒再去了,全由周良辰他們這一輩的兄妹五個人去點亮。
挽留住說要回家去的周姨,一大家人的晚飯是在伯父家吃的,母親妯娌三個加上週姨,她們白天老早就開始去準備了,所以不用周良辰他們去幫忙。
晚飯吃過後不久,把奶奶送去休息,長輩們在伯父家的火坑屋裡烤火聊天,周良辰他們堂兄妹五個加上吳晶豐子超還有周美景呢就在自己家這邊燒好炭火爐看著春晚守歲。
零點過後整個村子到處都是迎接新年的鞭炮聲,周良辰點上鞭炮後笑了:“新年了,我現在叫蔣良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