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研科技招聘二十五萬研究員,什麼樣的公司需要這麼多的研究員?星研科技於半年前創立,半年內陸續在全國各地投建五十多座實驗室,這些實驗室不可能容納如此龐大的研究員。那麼研究員究竟會去哪裡呢?】

【招聘內容曝光!測試題難度極高,每個人的題目都不同,非真才實學無法透過。】

【如果招滿二十五萬,星研科技將一躍成為世界龐大研究機構!】

【二十五萬研究員每月薪酬至少75億,星研科技能否負擔如此龐大的薪水支出?收益又從哪裡來?】

星研科技的一紙招聘公告,本來是個正常的招聘啟事,可招聘的數量和質量遠遠超出了一般界定。

二十五萬研究員,不是二十五萬普工。

各個還是高薪招聘,遠超市面平均1萬的薪酬。

媒體編輯連夜扒出星研科技的資訊,想要搞清楚星研科技究竟哪裡來的底氣,資金和實驗室容納如此龐大的研究員。

這一查之下,頓時發現驚人的地方,星研科技同樣半年前成立,成立之後一直非常低調,可卻在各地投放了大量的實驗室,每一座實驗室都需要配置實驗裝置,這些支出加起來起碼也要數百億。

最近實驗裝置的價格平均翻了一倍多,價格只高不低,說不定價格就是星研科技抬起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龐大的資金從哪裡來?

孜孜不倦的編輯四處查詢,終於查出了星研科技背後的部分脈絡。

原來星研科技歸屬於星雲集團,而星靈科技恰好也是星雲集團的子公司,而星雲集團是唐隱的個人獨資持股公司。

難怪都有個星字開頭,原來都是唐隱的公司。

星研科技還擁有許多資料中心,幾乎都是新建的。

這一筆筆的資金投入,每一個都相當巨大,粗略計算,至少也要兩千億左右。

最近天智機器人銷量不愁,產能也提上來了,可這些銷售額都是後來的,之前的龐大資金是哪裡的來?

這成了許多編輯心中的疑團。

而調查星研科技的不止媒體編輯,還有許多其他公司,就連之前的星靈科技,早就被無數人調查過了。

因為財務不公開,甚至嚴格保密,很多人都不明白唐隱怎麼那麼有錢的。

祖上三代人可都是普通人,唐隱就算天才,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弄到數千億資金。

這些也成了眾多調查人心中的疑團。

……

新開年之際,也是稅務結算的時間。

星研科技,星靈科技,的財務部門,都在加緊算賬。

唐隱也十分關注這次的賬務,半年來,他多次挪用星靈科技的資金,全部以拆借的名義,這些都要返還利息。

星靈科技的辦公智慧小秘,已經統計了電子版的財務報表,唐隱仔細的看起來,不懂的地方,小云第一時間給他解釋。

年度總收入,5318億

天智機器人收入5013億,智慧小秘收入298億,其他收入大約7億。

子公司,神州智駕收入1207億,智靈國際被封殺,收益慘淡不到18億。

總支出,954億,

尚未支付星研科技授權費,253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