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徐清嫻的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清宴頭疼,萬分懊悔從前自己帶著妹妹到承安去,偶見了唐恆城。那時見徐清嫻年紀尚小,也不甚在意她的心思,不料回去後她竟念著日後要嫁給唐恆城。
“哥哥,你想定遠將軍乃是一品大將軍,又有爵位在身,母親永安郡主又是當今太后的胞妹,身份顯赫。而他又得聖上這般器重,官途是一片光明。我嫁給他為妾都是我高攀了他,你怎看不起?”
徐清宴自然知道妹妹說的話在理,可是做妾室總是不好聽,“寧為普通男子妻,不做他人妾,你懂不懂?”
徐清嫻微怒,“說到底你只是在意名聲。”
徐清宴還記著方才唐恆城外出給他夫人買衣裙之事,“就算你嫁了過去侯府為妾,恆城不虧待你,可你怎知他夫人就能容你?”
“夫君,我覺著這層你倒不用擔心。我觀察了許久,怎麼看這定遠夫人都是性子軟弱之人。”
徐夫人原本就對初綿糖商戶之女這身份關注,自從初綿糖進了徐府後,徐夫人便一直暗暗觀察著初綿糖的一舉一動。
只見初綿糖一直安安靜靜依在唐恆城身旁,乖巧順從,且見初綿糖這便年輕,是個好拿捏之人。
徐母聽了這話後想了想,依著自己的女兒性子,不是肯吃虧之人。若這定遠將軍的夫人真是兒媳說的這般,那女兒嫁了過去也不怕受了欺負。
“兒子,你自己乃是從四品知府,而那定遠將軍的夫人只不過是商人之女。清嫻有你做靠山,這倒是不用擔憂的。”
徐清宴見大勢已去,心裡的想法也被動搖了。可他實在是不知該如何向唐恆城開這個口。
“你們如何想我管不住,可要我向恆城兄開這個口我做不到。”
徐清嫻心裡高興,哥哥這態度軟化了些,起碼不會阻止她這件事。
“哥哥不便開口,不如嫂嫂替我探探定遠夫人的口風。”
徐夫人:“……”
她可不想蹚了這趟渾水。
徐母覺著這方法可行,“要不你便幫幫清嫻罷。清嫻執著於此,我這做母親的也是憂慮得很。”
徐母也不想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人為妾,可也拗不過她,便隨了她的願。
婆母都已開口,徐夫人也知不能拒絕,否則日後婆母定不會讓她省心。
“那我便試試罷,但醜話說在前頭,我可不能保證一定可以。”
“那清嫻便謝謝嫂嫂了。”
徐夫人答應了此事,徐清嫻便藏不住心中的歡欣之意。
哥哥與定遠將軍交情深厚,定遠將軍定不會拂了哥哥的面子。
見她們已決定這事,徐清宴也不再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要交代夫人一事,“夫人,無論如何,定不能傷了我與恆城兄的情誼。”
徐夫人自然明白這點,孰輕孰重她還是知道的。這小姑子將來是外人,而夫君才是自己永遠的歸宿,定不會為了外人而阻礙了夫君的前程。
若小姑子這事成了,那徐府便與世勇侯府便是姻親,跟定遠侯有了更深的關係,這對於夫君的前程便是錦上添花。
第二日一早唐恆城與徐清宴便騎了馬出門,在清州城轉了一圈。經過此次檢視,唐恆城發現清州城確實比幾年前有了較大的變化。
五六年前經過清州城時,那時清州城空有著千年古城的名頭,百姓大多過得清貧。
而如今清州城商肆林立,因打著千年古城這個名頭,許多百姓是慕名而來,這些商戶便有了較好的發展。
清州城的許多事物在大慶其他地方也甚是有名,比如初綿糖提及的滿城花燈,木偶戲。
“清州城能有今日的變化多得清宴兄的功勞。”
“我哪能承受得了這般讚譽,還不是靠恆城兄指點,若說是我的功勞還不如說恆城兄別出心裁的想法。”
徐清宴原是清貧人家,寒窗苦讀十幾載,幸得功夫不負有心人,得以一朝能夠金榜題名。可他這樣的人家,在朝中無人提攜,根本不能某得好的差事。
幸得有緣結識了唐恆城,得了他的賞識,向陛下舉薦他到這清州城來做個知縣。清州城雖不是十分富庶之地,可文化氣息濃厚,百姓皆有一定學識,易於管教。
在他來清州城時唐恆城還特意提醒他可利用清州城的特點來發展,讓百姓過得更富裕安穩些。
這幾年來清州城大力宣揚清州城多樣的文化,發展商業。而他也從知縣升到知州,再到如今的知府。
五六年的時間便到了從四品的位置,許多人羨慕不已,聖上對他也多有讚譽。可徐清宴知道他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多得了唐恆城的提攜之恩。
此時二人正在清州城最大的書塾裡邊。要想清州城日後能變得更好,培養更多有才能之人是重中之重。清州城有了更多有才之人,才會有更多的出路。
唐恆城在書塾庭院裡坐了許久,大榕樹下聽著朗朗的唸書之聲。庭院上空的一番天空,雲兒像棉花一般掛在天上。
有了清州城這個成功的例子,相信其他城州也一樣會有更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