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沉默的小丫鬟(第1/3頁)
章節報錯
景逸與景少夫人的書信前段時間裡就已送到了初綿糖手上。
唐恆城已跟景逸交代清楚了北疆需要藥草之意,景逸自然會盡最大的能力來襄助蘇洵澈組建起來自己的商隊。
景逸經商,依靠著朝廷上的關係,行了不少方便,就連聖上也對他有過幫助,如今唐恆城需要他,他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景少夫人得知初綿糖在北疆認了親,心裡別提有多高興,這樣初綿糖便對北疆有了更多的歸屬感,也有親人相伴,不會覺著日子難熬。
自唐恆城交代景逸盯緊初家眾人後,景逸便心存著疑慮,暗查了一番才知原委。
景少夫人對初綿糖更有了心疼之意。
兩人收到書信後,景少夫人便警告了景逸,讓他別太算著利益。
景逸是商人,心中自有一番自己的考量,也想走薄利多銷的路子。
萃盈商號下,許多店鋪都是走高階路線,專為做上層百姓的生意。但說起來,平民百姓這個階層才是最廣大的顧客。
從初綿糖那裡得知的花茶類生意,便是賣給尋常百姓,收益也頗豐。
這讓景逸重新思考了商業路線。做生意不能只高高階著,也要走到平層百姓當中去。
既要維持著原來的店鋪興旺不衰,也要開闢新的店鋪,來做尋常百姓的生意。
而萃盈商號的形象已經在百姓眼裡定格,輕易轉路線,原來的生意勢必會受到衝擊。
這次唐恆城與初綿糖的來信對景逸來說也是個機會。
景逸回通道,自己願意把自己的茶地、藥地提供給蘇洵澈,直到他建立起自己的茶、藥用地,甚至是其他產業也可以與他合作,但前提是蘇洵澈得給他三分紅利。
蘇洵澈在景逸茶地、藥地取的貨源,景逸都只算他成本價錢。
紅利便是除去所有成本外的盈利,景逸要三分紅利並不算過分。
蘇洵澈從初綿糖那裡借取了九千兩銀子,吳娘子出資一千兩。日後,蘇洵澈還初綿糖八千兩本金及利息,初綿糖與吳娘子各分一分紅利。
蘇洵澈是依靠萃盈商號的物力,與初綿糖的財力才得以組建自己的商隊與店鋪,這個結果他是滿意的。
嚴格算起來,他只是用自己的勞力便賺了五分紅利。雖承擔風險的是他與吳娘子,可茶葉與藥草都是北疆緊缺之物,虧不了本。
如今店鋪已尋好,只待蘇洵澈從清州城運回貨物。
“嫂子,這丫鬟似乎並不怎麼愛講話。”
初綿糖此刻正抱著蘇玉麟在前院裡玩耍,她如今對這個侄子是疼愛得很。雖與蘇蘇洵澈是表親,但初綿糖喚桑巧顏為嫂子,表侄兒喚侄兒,以示親近。
而蘇洵澈與桑巧顏都喚初綿糖為妹妹。
“我是見她做事還算利索,我也不知她為何少語。”
桑巧顏是還在考慮日後還留不留她在蘇家裡做活兒。
如今家裡開了店鋪,她要幫忙著做賬,家裡便顧不上幫忙。且一家子都搬進了這個兩進院裡,這麼大的地方,婆母也忙活不過來,還要照看孫子。
這幾日裡,婆母都往她娘子裡跑。方大娘見初綿糖對蘇玉麟甚是喜愛,直接把蘇玉麟交給了初綿糖照看,自己卻去孃家悠閒快活。
桑巧顏也是有苦說不出,也幸虧妹妹是個不愛太計較的性子,願意幫著她。不然的話,兒子便只能是她自己照看著,這幾日裡她還要忙活著店鋪要開張的事兒,如何能忙得過來。
蘇母如今已年老,大夥兒都想讓她安心安度晚年,哪裡還敢讓她幫忙做事兒。
初綿糖從大將軍府中挑選了個好的丫鬟,讓她過來只做照顧蘇母的事兒。
因著這是大將軍府上的人,方大娘平日裡也沒有那個膽子讓這丫鬟做其他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