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我之所幸(第1/3頁)
章節報錯
過了城河石橋後,唐恆城隨意指了指一間茶鋪,“清宴兄,讓你身旁的小廝進裡邊買一包茶葉來。”
徐清宴雖不解,但也沒問便照做了。
見小廝過來,唐恆城便問道:“用了多少銀子?”
“回將軍,五百文銅錢。”
小廝見定遠將軍喚他去買茶葉,定不會買些劣等茶葉。
徐清宴拿了過來聞了聞,這也算是百姓所用茶中上好的茶葉了,這個價格合乎衙門規定。
“清宴兄在此稍等片刻。”
隨後唐恆城進了方才小廝進的這間茶鋪,回來時帶了一包一模一樣的茶葉回來。
“清宴不妨猜猜我買此茶葉用了多少銀子?”
徐清宴聽了此話,以為是唐恆城考他識茶的功力,便又聞了聞,“恆城兄這是與我說笑嗎?這不是與方才那包茶葉一樣嗎?”
“是一樣,可是我一個外來人來買此茶葉卻用了一兩多銀子,也就是約莫三倍的價格才買到此茶。”
徐清宴:“……”
此刻徐清宴終於明白唐恆城帶他來此處的目的是什麼了。
“豈有此理!這每類物品都有一個大致的價格規定,這些商戶竟暗地裡這般操作。”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口音,這些人便以口音判斷是否清州城裡的人,若不是,便把物價抬了約莫三番。而並非只此這一家,前兩日我陪夫人逛這些商鋪,幾乎所有商鋪都如此行徑,我猜想他們是暗地裡達成的協議。”
兩人在清州城這些城街都走了一圈。
中秋節日裡官員休沐,此刻衙門無人,徐清宴便與唐恆城回了衙門,兩人商量了一番。
此番因為唐恆城的到來,徐清宴意識到自己以為管理得井井有條的清州城,竟有如此多他不知的歪門邪道。
這也是他為官的不足。
“清宴兄,何不如明文規定,要求所有店鋪標出每樣物品的價錢,平常裡下派衙役巡查,對沒有按照規定的商鋪重罰。這樣百姓一看便知,也不怕被欺騙。有了官府的介入,這些商戶也不會再膽敢做此般事。”
這些商戶的膽子也太大了些。
若不是上面有人允許這樣的行為,量這些商戶也不至於猖狂至此。
而此人除了清州城的通判大人外,不會再有他人膽敢這麼做。
想必通判大人每年孝敬給鎮國公與其他官員的錢財,大部分都是來源於此。
“恆城兄的建議可行,這兩日我便起草文書,待休沐過後便執行。”
來到清州城的百姓,多少會買些禮品給家人或親戚朋友,貴一些,他們咬咬牙也就買了,可以後再來恐怕就不會再花這個冤枉銀子,甚至對清州城的名聲也會有影響。
這幾天裡經過唐恆城的指點,徐清宴便覺著他做這個知府還有許多的不足,若真要為百姓著想,不僅要在大事的規劃上,還要深入百姓的生活。
這不僅是清州城的當地百姓,還有外來到清州城的百姓,他都有這個職責去保護他們。這樣才能夠保證清州城能夠經久不衰。
“恆城兄,你先前所說騙了尊夫人的那夥人我已著人盯著了,待兩日後衙門開府我便把人提溜過來審。”
“這些人只是一個縮影,日後清宴兄還得多費心,防止再有此類事情。”
唐恆城知道徐清宴雖出身寒門,可卻是個有志向之人,一心為民,也有著為官之才能。也正是因為點,從前他才向聖上舉薦了他來清州城做個小小的知縣。
這五六年來,徐清宴也沒有辜負聖上對他的期望,每年都向聖上上交不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