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全明星,韋夏都會不由自主地和60年代以及70年代與90年代的全明星做對比。

60年代的全明星和正式比賽沒區別,因為本來觀眾就那一些,為觀眾表演的概念雖然有,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麼做。

所以,最早的全明星賽非常接近於現代球迷想在全明星賽上看到的那種“東西部最好的球員聚集一起真刀真槍地幹上一仗”的模式。

70年代初,厄爾·門羅和馬拉維奇帶來了表演的模式。

籃球技術從此進入革新時代,各種現代技術的雛形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韋夏以哈夫利切克的視角親身經歷過那兩個年代的全明星賽,感覺非常有實戰價值。

只可惜,60年代期間,紅衣主教總是擔任東部明星隊的主帥,他會故意多上其他球隊的明星,從而讓自己的球員得到休息的時間。

這個現象在現代反而倒了過來。

明星隊的主教練都想讓自己手下的球員多打,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曝光度。

90年代的話,韋夏主要是透過家裡的電視觀看。

那個年代的全明星賽,可能是最接近球迷標準的全明星賽。除超遠三分外,一切酷炫技巧都已完善,邁克爾·喬丹三天兩頭來一出21世紀都罕見的空中舞蹈,滑翔機起飛、魔術師“秀他”、就連尤因看似猥瑣的兔子蹦跳投看著都頗有趣味——或許這是韋夏的童年濾鏡導致的。他認為90年代的全明星賽是最好的。

等到韋夏可以親自打全明星賽的時候,願意在這舞臺上較真的人不多了。

全明星週末開始走向閤家歡式的娛樂化,進入巴克利口中所謂“在全明星賽上認真打的人都特麼有病”的年代。

幸好這個年代還有科比這種特麼有病的人,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全明星賽上的火藥味十有**都是他帶出來的,典型的“害群之馬”。

今年,科比霍霍不動了。

由於非凡的人氣,他依然是最火爆的球星之一,球迷盛情地將其投入首發。

但,主角不是他。

韋夏、詹姆斯、杜蘭特等中生代才是主角。

庫裡、哈登、威斯布魯克、利拉德、安東尼·戴維斯、考辛斯、海沃德、洛瑞等新星,才是主角。

然後,這場堪比lck比賽的正賽,開始了。

詹姆斯·哈登三分線外開炮,給比賽定下了大方向——達瓦里希們,一起投三分吧!

哈登連續命中三分球,讓西部處於領先。

首節中段,詹姆斯好似要給他的投籃正名,三記三分球,一個扔得比一個遠。韋夏由此確定,將目標放在萬神殿王座上的天選之子,至少目前已經有一項技藝已經超越了芝加哥那個陰魂不散的幽靈——三分球!他的三分顯然比後者更好。

可是本場比賽的真正主角是近來多次在比賽上砍下三雙的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他第一節拿下12分,第二節開始連續命中三分球。

三分球開始形成一種風潮,你也投,我也投,大家都在外線出手。越來越多的球員投入到三分球投射的“洪流”中來,除了一眾後衛外,連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也來湊熱鬧。

他們的射程展示讓韋夏昏昏欲睡。

當隊友把球傳到他的手上,科比主動上前防守。

幾乎用三分球把麥迪遜催眠的東西部明星們,總算發現觀眾喜歡什麼了。

至少和他們這種不負責任的x亂投三分相比,觀眾更喜歡韋夏和科比這種明明很熟卻非要下死手的單挑。

科比大概把他晚上回家和瓦妮莎一起造人的力氣都用上了。

看他的表情,驚悚得猶如小向美奈子的絕頂時刻,你看完只想給差評並評價浮誇。

就在與科比對位的這個回合,韋夏施展神乎其技的體前胯下背後銜接球接單手變向。

科比被晃飛,韋夏旋即單腳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