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真好。”

科比無疑比韋夏更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一個37歲的老將,經歷了跟腱斷裂的大傷,競技能力快速下滑,他連賈巴里·帕克都打不過了。

“我時常想,如果我沒受傷,現在會是什麼樣呢?”科比嘀咕。

韋夏距離他很近,所以聽見了。

這是個好問題,2013年大傷之前的科比,是聯盟一陣,場均27+7+5。

如果沒受傷。兩年後的今天,是什麼水準?

韋夏說:“應該不會亞於同齡段的卡爾·馬龍。”

37歲的馬龍場均25分9.5籃板,二陣。

考慮到這個時代有兩名傑出的二號位,一個是韋夏,一個是詹姆斯·哈登,因此,沒受傷的科比大概會成為本賽季的三陣。

可惜的是,這些如果,只能是如果了。

“如果你當時沒有那麼拼,後面就沒這些事了。”韋夏希望科比想開點,“現在想這些對你也沒有用了。”

科比冷哼道:“等著吧,你遲早會像我一樣感覺到自身的老化,你遲早會像我一樣理解那種感覺。”

這種事,誰知道呢?

韋夏也是個喜歡蠻幹的人,但他真的覺得,他的巔峰期會很長,許多過去不可能的事,在運動醫學和賽後恢復科學更發達的今天,是可能的。

比賽開始前有許多活動。

今年紐約請來了詹姆斯的迷妹蕾哈娜獻唱。

球員們在比賽開始前要接受許多采訪。

韋夏練了一身的熱汗,還得去洗個澡,換身標緻的西裝面對鏡頭和話筒。

東西部的明星球員在此扎堆,時常碰面問好。

韋夏見到杜蘭特,他的臉色看起來不妙:“kd,你看起來有心事。”

“wish,戴著面具待人接物的感覺怎麼樣?”杜蘭特像個哲學家似的問。

“挺好的。”韋夏笑道。

杜蘭特笑容收起來了,他的聲音堅定不移,就像恐怖片被鬼上身的失神之人:“很遺憾,我今天就要把面具丟掉!”

不知為何,看著這樣的杜蘭特,韋夏感覺頭上的皮毛豎起,那是一種目睹可怕的事物在面前發生的戰慄。

他見過這樣的事情。

主角不是杜蘭特。

2011年的詹姆斯,他用最不堪的方式背棄了家鄉,然後在一整年內改變了維持了多年的成熟穩重做派和全世界作對;

2005年的科比,與家庭決裂、逼迫管理層在自己和鯊魚之間做選擇、處理了鷹郡事件,因此不相信任何人,神經敏感,像暴君般對待一切事物;

1993年季後賽期間的喬丹,《喬丹法則》一書面世,飛人形象暴跌,季後賽局面不利的情況下還跑去賭城通宵,神祇變成惡魔的範例,就發生在韋夏的童年。

在往前的故事,無需多言,所有人設的變化都是悄然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