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區的位置在城外一條河邊,黎安民大致算了算,應該在後世成都與郫縣之間,因為環境不同,他也只能猜個大概。

這個時代最常用高溫燒製產品的就是燒瓷器的匠人了,所以黎安民要建玻璃窯的話,首選肯定是找會建瓷窯的匠人了。

所以,一到工坊區黎安民便問道:“達叔,咱們家應該有瓷窯吧?有的話就直接去那兒吧。”

“好的少爺!”達叔應了一聲後便走在前面帶起路來。

說是瓷窯,黎安民到來後才發現其實也就是一個小作坊而已,總共就兩口瓷窯,其中一個瓷窯貌似已經很久沒有燒過了。

達叔見狀解釋道:“少爺,這口瓷窯主要是面向總督府自用,所以用得少了些。”

黎安民聞言一想也是,普通百姓家誰家會用那麼多瓷器啊,很多用的都是土碗、陶碗之類的。

不一會兒,達叔領來一個約莫四五十歲的老人走了過來,說道:“少爺,這時瓷窯的管事劉老三,這裡許多事情他比老奴要清楚些。”

小人見過少爺!”劉老三聽到達叔的介紹,連忙鄭重的向黎安民行了一禮。

“老人家不用多禮,這裡的事情辛苦你了。”黎安民見狀虛扶了一下,便微笑著說道。

“不辛苦,這是小人應該做的。”聽到黎安民關懷的話,劉老三有些激動的回道。

黎安民見狀笑了笑,也沒廢話,直接拿出一張玻璃窯的畫,遞給劉老三道:“我看了一下這裡的兩座窯,發現不太適合我要做的東西,你看看我畫的這種窯子能建造嗎?”

這圖紙他早上本來是準備讓達叔找人來看的,只是沒想到達叔先把打穀機給弄了出來,所以他便把圖紙隨身揣在了身上。

劉老三恭敬的接過圖畫,一邊聽著黎安民說話,一邊仔細的看著手中的圖紙,越看眼睛越亮,臉上的表情也顯得越驚喜。

好半天他才回道:“回少爺,您畫得很精細,這圖紙很容易看懂,建造完全沒問題,只是可能要花個兩三天才能完全建好。”

黎安民算了算,再過兩三天,他召集的工匠們也該陸陸續續的到了。

想到此,黎安民便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你抓緊時間建造就是了,缺什麼東西一會兒你找達叔要,瓷窯方面你就暫時先別管了。”

這玻璃窯可不光是熔爐,他還加了一個特別的裝置。玻璃液的形成需要一千三百多度到一千六百度的樣子,這個溫度基本上和煉焦差不多,於是為了提高溫度,黎安民不得不加了一款專門用來提升溫度的裝置,蓄熱室。

蓄熱室是磚類建築,一般是兩個相隔,中間是熔爐,兩個蓄熱室會填滿多空格子磚,從蓄熱室鼓風將兩個蓄熱室的熱量在中間的熔爐進行熱交換從而提升爐內的溫度。

建築材料都是現成的,什麼都不缺,匠人們只是照本宣科的建造而已,兩三天也差不多了。

“咦,少爺,您看這是什麼?”黎安明正準備再交待兩句,豈料在不遠處一個石灰窯旁的汪健突然驚奇的叫了一聲,接著便抱著一塊石頭模樣的東西蹬蹬蹬的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