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以前也經常下田幹活,這玩意兒用起來卻是很暢快,也確實要省力不少,並且脫粒也比較快。如果此物推廣開來,百姓又能省下不少時間來做其他事了。”達叔坐在田埂上揉了揉有些痠痛的腳,回道。

不大一會兒,汪健也走了過來,坐在了黎安民的不遠處,揉著發酸的腿說道:“二少爺,這東西真稀奇,比那個甩開膀子打的要快多了,就是有些廢腳力。”

黎安民聞言笑了笑,道:“誰讓你們使那麼大勁兒的,不累才怪了,你們踩的時候別太使勁兒,只保證能踩轉就行了,那樣會省力不少。”

初次使用腳踏式打穀機的人基本都會使勁的踩,這樣腳不酸才怪呢。黎安民記得前世他初次接觸打穀機的時候也是一樣,被長輩們教了好幾次才改過來。

坐著又聊了一會兒天,黎安民見天色已經正午了,便喊停了割稻禾的匠人,也讓他們來試了試後便問道:“這些物件好打造嗎?”

一眾匠人聞言點了點頭,其中一個老者想了想說道:“少爺,其他東西都好說,就是那些輪子麻煩些。”

聽到老者的話,黎安民想了想,轉頭問達叔道:“達叔,總督府有專門的作坊或者工坊區嗎?”

達叔聞言不假思索的便回道:“有的,當初老爺為了方便管理,便把所有的作坊都遷到了城外的一個莊子裡,就離此處不遠。”

“那好,這樣,老先生,您先試著看看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做那些輪子,等我召集的匠人到了以後,到時安排一些給您,你們呢就專門負責打造這個打穀機,你看怎麼樣?”黎安民聞言點了點頭後便對老者說道。

見黎安民這麼客氣,老者嚇得不輕:“哎喲,少爺使不得,老奴全聽少爺安排。”

“好,那就這樣決定了。”黎安民見狀只得無奈的點了點頭。

同前世的古代一樣,這個時代的匠人地位也是很低下。

科舉制度對有限的促進社會平等,階層流動起到很好地作用,使平民子弟能夠進入到國家的管理層。

可在另一方面卻使古代中國付出了代價,其中包括製造業技術進展緩慢,有些領域甚至出現了倒退。社會上的聰明人都想著去讀書,應考,當官。而去做工匠的,往往是被生活所迫的貧寒子弟。

而一個能工巧匠如果憑手藝過上了不錯的生活,手頭寬裕了,他想到的一定是讓兒子去讀聖賢書,參加科舉,脫離工匠階層而做官。

於是,整個工匠階層都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甚至大字不識幾個的體力勞動者,工藝的好壞完全依靠工匠的精神和敬業態度。

這也就解釋了中國古代沒有從工藝邁進工程技術科學的門檻的原因。

中國古代在工程技術領域確實相對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水平高,但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工匠的經驗之上的,沒有從科學層面進行總結、歸納。純靠經驗再往上走,很快就到了天花板,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要想發展工業,黎安民唯有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行。不過這件事只能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去做,不然就會出現剛才老者的情況。

“馬上九月了,秋收就快要開始了,我希望等秋收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打穀機能起到奇效。”想明白的黎安民便直接開口說道。

說完,便不再理會他人,轉身對達叔說道:“走,吃飯去!”

草草的在莊子裡吃完飯,黎安民一行便朝著工坊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