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燕皮(第3/4頁)
章節報錯
潘華春老家,就是燕皮流傳的故鄉,這種外人幾乎沒怎麼吃過的美食,在他的家鄉,卻是宴席上的常客。
在他們家鄉,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這句話,也表現出燕皮在當地飲食中的地位。
潘華春是製作燕皮的好手,他製作的燕皮,即便是在自己家長,也是首屈一指的。
畢竟潘華春的廚藝水平不低。
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又有誰水平很低呢?
燕皮屬於潘華春的看家本領,他早就準備在小組賽第四輪使用。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看家本領在這一輪比賽中就使用了,那麼對抗賽怎麼辦?
即便是透過小組賽,進入對抗賽,以他這樣將看家本領都提前使用出來,那麼進入對抗賽,也無疑是炮灰而已。
可是對於潘華春來說,他的執念就是透過小組賽而已。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在比賽中走多遠,是不可能的,更別說什麼冠軍之類。
能夠透過小組賽,就是他最大的目標了。
當然能夠透過小組賽,其實也並不簡單。
透過小組賽的,就算得上是72強,在這個含金量極高的比賽中,72強在全國範圍之內,都能進入前兩百。
全國麵點師中,排進前兩百厲不厲害?
別光是看著排名,而是要看其整體。
全國的麵點師有多少,多的不說,幾百萬應該是有的吧?
前兩百,說一句百萬中選一,也是毫不過分的。
別看表面上潘華春的目標很小,可實際上,這目標可不小。
他在這一輪拿出看家本領,也是準備全力以赴,爭取透過小組賽了。
燕皮的製作,首要打肉!
以三斤重的木棍,反覆捶打豬肉,將其打成白潤細膩的肉泥。
這一步,就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打肉泥這一步,需要講究手眼配合,不能恍惚,要不然就會打到手,打到頭。
潘華春打肉泥的,都是專門帶過來的案板。
約莫有十幾公分厚,整顆木頭聚下來一截充當,下面是木頭架子將其架好。高度正好在潘華春腰部稍稍上面一些。
他打肉泥的時候,手高高舉起,直至舉過頭頂,隨後腰部發力,帶動手臂,重重錘下!
發出沉悶的聲音。
慢慢的,這種聲音越來越密集,如同鼓點一般,不停敲打。
隨著他敲打次數越多,案板上的肉也從一整塊,慢慢變成了肉泥,而肉泥隨著敲打,越來越細膩,也越來越有粘性。
這肉是豬肉,卻並非豬身上什麼部位的肉都能用來製作燕皮。
製作燕皮最好的部位,是後腿肉。這裡的肉質緊實,捶打出來才更加有韌性和彈性。
其實打肉泥和選肉這一步,和另一種美食極為相似。
那就是牛肉丸!
製作牛肉丸,也是差不多的方式,需要將其反覆捶打。
按照潘華春的挑選方式,豬肉一定要是最新鮮的,最好是當天宰殺的豬肉,這樣製作出來的口感才能最好。
主辦方選擇的食材,在品質上沒得說,部位也是豬後腿肉,可是新鮮度就要差一些。
主辦方購買的豬肉,也是當天宰殺的新鮮肉,是從屠宰場買的,看著宰殺。
若是潘華春的比賽是在上午,那麼新鮮度這一點,也完美彌補。可他是在下午比賽,距離宰殺已經過去半天,新鮮度就要差上一些。
當然了,都是當天宰殺的豬肉,只是半天的差距,相差也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