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今天比賽全力以赴,兩人自然不會放水。

都準備拿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來。

可惜的是,兩人並不能以各自最厲害的麵點比試。這是一個缺憾。

比賽規則就是這樣,昨天報備的食材,今天想改也改不了。

兩人各自動手,開始處理食材。

魏巧依要做的麵點,是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就是雞肉丁、豬肉丁和筍丁。

這三種食材共同組成的,叫三丁也叫三鮮。

製作這三丁包子也別有講究,特別是這食材,不是普通食材。

雞肉丁要選用隔年的母雞才行;豬肉要選擇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而這五花肉的肥瘦比例也得合適才行;筍丁要選用新鮮的竹筍,越是新鮮越好。

三丁包子不僅在選材上要求嚴格,在製作方面,也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

麵點的基礎便不多說,這三丁切的大小各有要求。

最基本的,每種丁各自的大小應該是相等的才行。

其實在華國菜裡,切丁烹飪的菜品很多,像熟悉的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等,都是需要將食材切丁使用。

而食材在切丁時,是很考驗刀工的。

切丁很簡單,是個人都會切。

可是要切的大小合適,均勻好看就不容易了。

刀工不好的,切出來粗細不等,形狀也不規則。

這三丁包子的對刀工的要求,同樣如此。

如果是簡單的製作,那麼倒是不必如此嚴格。可是在這樣的比賽中,菜品的好壞,就是體現在細節之處。

主辦方準備的食材在品質上是很高的,這點沒話說。

而魏巧依在昨天報備食材的時候,在雞肉上面特意標註要隔年母雞。

如今,主辦方也應要求給她弄來。

隔年的母雞對於別人來說可能不一定好買到,並不是多麼稀有,主要是時間太短。

但是主辦方有這個能力,在短時間內將其搞到手。

雞肉切丁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切的大小相等,就越發的困難。

雞肉從口感上來說,最好的應該是雞腿肉。

而魏巧依選擇的,就是這部分的肉質。只是雞腿肉的肌肉分佈不均勻,切丁的難度更大。

魏巧依將其焯水定型,這樣一來,就好切許多。同時焯水也可以去除一部分腥味,吃起來味道也更好。

豬肉切丁就容易很多了。

筍是新鮮的,殼都還在上面,魏巧依將其去掉,隨後切丁。

這邊魏巧依小心而仔細的製作著,她將每個細節都儘量處理好。

另一邊,高典也正在認真仔細的製作著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