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典制作的麵點,是栗子酥!

這道麵點透過高典這些天的專研,也是達到了無可挑剔的水平。

他之所以這麼重視這道麵點,還是胡德坤殷切的叮囑。

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練習到無可挑剔的水平,也是因為他有百合酥的基礎在。

雖然兩者是不同的麵點,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學起來自然更加輕鬆。

這道麵點在高典所會的無可挑剔的麵點中,做的是最不好的。

他接觸這道麵點的時間,還是太短。

之所以選擇這道麵點,高典有著自己的理由。

他要讓別人看到,他會的不僅僅只有兩道,還有第三道,甚至更多。

既然是展現肌肉,不強勢也就沒有意義。

若是以百合酥來獲勝,沒有以一種自己從未展現過的麵點獲勝來的效果好。

至於在人員出場的安排上,高典選擇的是最強勢的姿態。

要贏就在前三場贏下來,不需要什麼你來我往,有輸有贏的。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就是一力降十會。

另一邊劉有生正在製作的麵點名為翠玉豆糕。

這是由豌豆為主食材製作的麵點。

華國很多食材都可以製作麵點,之所以叫做麵點,主要是因為以麵粉製作的麵點很多,所以才稱之為麵點。

但是麵點不僅僅只是用麵粉製作。

除開面粉之外,另一大食材就是糯米。

而翠玉豆糕,用的卻是豌豆,這屬於比較少見的食材了。

不是豌豆少見,而是用豌豆製作的麵點少見。

這道麵點,也是相當有名的麵點,曾作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糕點。

翠玉豆糕的製作,傳統的方式是將豌豆磨成漿,加入白糖、白涼粉和油菜葉汁,在鍋裡反覆翻炒。

最後倒在模具冷卻定型即可。

但是現在,也有改變製作方式的,不採用豌豆汁,而是直接將豌豆蒸熟,碾壓成泥後,當上一些調料,然後用模具按壓定型的。

兩種製作方式,都能夠品嚐到豌豆的風味,清新淡雅。

當然兩者的口感確是不同,前者如果凍,後者綿軟如沙。

劉有生做的,是比較傳統的翠玉豆糕,但是他使用的並非油菜葉汁,而是用薄荷、菠菜葉混合調製而成的汁。

這是他獨特的改良方式,給翠玉豆糕增加一絲薄荷的清涼香氣。

兩人各自做著麵點,不一會兒便都做好了。

麵點自有工作人員端出來,放在評委桌子上,等待著測評。

莫主編見多識廣,他從事的就是美食編輯的工作,對於各種美食,都有一定的認識。

“這是栗子酥和翠玉豆糕!”莫主編說到。

栗子酥他並非是看出來的,從外表來看,栗子酥只能看出來是某種酥類麵點,但是具體是什麼,就看不出來了。

莫主編之所以能一口咬定這是栗子酥,是因為他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栗子香味。

美食講究色香味,而品嚐美食者,也要注意觀、嗅、嘗。

“翠玉豆糕,倒是不多見啊。”蘇閔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