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巧依的提議,高典回去思考了好幾天。

這並非高典太過斤斤計較,不考慮和魏巧依的關係。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考慮到和魏巧依的關係,所以他才這麼慎重。

合夥開店說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

這不是錢足夠,廚藝足夠就能解決把店開好的。

並且以高典目前的水平,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家高階飯店。

再說兩人合夥,不管盈虧都容易影響到兩人的關係,有時候關係裡面摻雜金錢,就很容易變質。

高典不願意,所以他很慎重。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魏巧依也沒有再提這事,彷彿那天只是偶然提起,心裡並沒有太當回事。

一晃又快要到了一年一次的端午節,還有三天的時間。

其實端午節以前他並不是很在意,過不過都是一樣,唯一和平時不同的是,端午節要吃粽子。

傳統節日中,關於食物的節日很多,像除夕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

每個地方不同,節日裡吃的也就不一樣。

像華國的春節,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美食,若是寫下來,估計一本書都很難寫完。

而國外,不同的節日,也有對應的食物。

在華國眾多節日中,唯有兩個節日,吃食基本上是固定的,也就過節那段時間能夠看到,其餘時間都少見。

這兩個節日就是端午和中秋。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基本上是全國通用了,每個地方儘管風俗不同,可是這兩樣也是節日必備美食。

端午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還會吃鹹鴨蛋。

粽子從一開始的白味,發展到現在,已經有數不清的味道,各式各樣,千奇百怪。

甚至出現了鹹粽子與甜粽子之爭。

粽子的外形倒是變化不大,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但依舊是那個形狀的才叫粽子。

白天的生意過去,晚上的時候,高典開始包粽子。

糯米是一早就泡好了的,製作粽子的食材也準備好。

他準備的口味不多,但是鹹甜都有,也算是兩者兼顧。

製作粽子的主要是食材還是糯米,然後需要包粽子的葉子,這種葉子可以在網上購買,並不貴。

至於做什麼味道的,就看個人意願。

口味正常一點的,可以做蜜棗、臘肉、鮮肉的粽子,口味獨特一點的,什麼辣條、小龍蝦、芥末口味的都可以做。

其實粽子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麵點,據高典觀察發現,越是流傳廣的麵點,包容性越強。

除了粽子,像包子、餃子、月餅這些,包容性也很強。

而向高典做的百合酥,包容性就沒有那麼強了。

閆森和閆麗收拾完外面的衛生,兩個人一起打掃,速度快了許多。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閆麗也習慣了典心鋪的工作。

這裡的工作強度得看時間段,每到時間,就閒得發慌,可是一到那個時間,忙的根本停不下來。

閆森走進廚房,看見高典在包粽子,便站在一旁學習。

高典包了會,見閆森在一旁看著,不由笑道:“你要不要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