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一般的比賽不同,大家都挺趕時間的,沒必要那麼多的廢話。

反正我做出一道麵點,你做出一道麵點,大家一比較,勝負分出就行。

高典不敢大意,他做的是百合酥,自己目前最拿手的麵點。

沈越的實力很強,他只能拿出這道麵點,不然的話,很可能會輸。

另外一邊,沈越做的是餛飩!

說起這餛飩,各地叫法有所不同,有叫抄手的,叫雲吞的,叫扁食的,叫包面的。

其實都是同一種麵食,當然各地叫法不同,做法不同,吃法也不同。

餛飩也是一大類的麵食,但是其特徵是以方形薄皮包裹肉餡。

餃子和雲吞相似但又不同,除了形狀以外,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皮上面。

餛飩皮是方形,且更薄,煮出來後有透明的感覺,彷彿雲霧一般。

餃子皮是圓形,更厚一些,煮出來也沒有透明感。

沈越做的鮮肉餛飩,以鮮豬肉為餡兒,輔以各種調味品調製。

擀皮是做餛飩重要的一步。

這一步很考驗手上功夫,要將餛飩皮擀成薄而不破,富有韌性,下水煮後,裡面的肉餡清晰可見。

沈越對此駕熟就輕,面要怎麼揉,皮擀成多薄,他心裡都有數。

擀好麵皮之後,他將麵皮切成一張張方形的餛飩皮。

豬肉剁餡兒,沈越雙手持刀,不停落下,只聽菜板上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猶如雨點一般密集,連綿不絕。

肉餡剁之後,加入一些料酒和蔥姜水攪拌,如同做肉丸子一般,把肉餡攪和上勁。

包餛飩的手法,若是初學者,可能會覺得很難,但是對於沈越這種老手來說,就再簡單不過。

只見他一手拿皮,一手拿筷。筷子將肉餡一擀,便有一小份落入麵皮當中,然後手指跳動,一翻一折一按之間,一個餛飩就包好了。

那邊,高典的百合酥也快要做好了。

餛飩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煮著吃,我可以炸著吃。

但大多數地方,都更喜歡煮來吃。

一碗混沌,熱熱乎乎,街邊小巷,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餛飩下鍋煮的時間不長,需得注意火候。

面皮薄的壞處就是,容易煮爛。

要煮到熟透,又不能煮爛,這就有些考驗對火候的掌控了。

但是這對於沈越來說,都不算回事。

他對這些熟悉得很,可以說閉著眼睛都能煮好。

因為他熟悉了,做了無數碗,自然知道應該什麼時候起鍋。

恰此時,高典的百合酥也是炸好起鍋。

兩人各自做好麵點,沈越開口道:“互相品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