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遣唐使(第1/2頁)
章節報錯
翰林院位於弘文館東面,除了一間辦公的行政殿,另有五座大書庫。
院內編制是一名從三品掌院學士、兩名正五品副掌院,六名正六品翰林學士,以及十幾名正七品的翰林編撰。
因翰林院屬於空閒衙署,一年到頭沒什麼活,副掌院長期空置,翰林學士也都是兼職,都有其他正經差使。
就比如剛剛被彈劾的吏部侍郎裴行儉,也掛著個翰林學士的職位。
翰林院真正的主力軍是翰林編撰,他們每天都到翰林院上班,負責將書庫中的經史典籍整理分類,也負責修改錯誤的註解和文典。
武承嗣來到翰林院時,只見門外把守著一隊千牛衛,正中間一名年輕軍官瞧見他後,快步上前,拱手道:“千牛衛郎將李多祚,見過武公爺。”
武承嗣心道:“又碰到個名人!”心中已波瀾不驚,一擺手道:“不必多禮,李將軍,皇后娘娘讓本公調查此案,不知兇案現場在哪裡?”
“就在翰林院政事堂內,公爺請隨小將來。”
跟在李多祚身後,進入政事堂,舉目看去,這間大堂十分寬闊,左右各擺著五張桌案,排成兩列。每隻桌案上,皆堆滿書籍。
左邊一張桌案上,趴著名身穿綠色官服的官員屍體,年齡約莫四十多歲,桌案另一頭地面上,躺著名三十多歲的官員屍體。
兩人死前表情都十分驚恐,尤其是那名三十多歲的官員,面容扭曲驚懼,眼球突出,簡直就像見到鬼一樣。
然而帶上手套檢查了一下,兩人身上卻找不到任何傷口。
李多祚在一旁解釋道:“公爺,這兩人都是中毒而亡。”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腳步聲,卻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跟了過來,太平公主走到屍體旁,也不害怕死者的表情,低頭察看起來。
武攸暨則向李多祚問話。
自從經歷夜雨秋的案件後,太平公主對破案多了些興趣,仔細觀察了一圈後,一拍手道:“我猜,這兩人一定是中毒而死的!”
武攸暨失笑道:“表妹,李將軍不是才說這兩人是中毒身亡嗎?還用你猜?”
太平公主大怒:“本公主又沒聽你們說話!”
武攸暨淡淡一笑,一臉不信。
身為推理迷,武承嗣很能夠明白太平公主此刻的心情,故意皺著眉頭問:“表妹,若不是聽李將軍說的,你是如何瞧出來他們是中毒死的呢?”
太平公主指著桌案,急不可耐道:“二表兄你看,這裡有一壺酒,還有酒杯,說明兩人之前在對案飲酒,對不對?”
“不錯!”武承嗣頷首道,桌上有兩隻高腳青銅酒杯,與目下流行的圓形酒杯不同。
“他們身上沒有傷口,又剛好在喝酒,再看兩人臉上表情,一定是喝了毒酒死的!”太平公主一手插著手臂,一手指著酒杯。
“嗯,表妹分析的合情合理。”武承嗣出言鼓勵。
太平公主嫣然一笑,頗為得意。
武承嗣轉頭向李多祚問起兩人身份,卻發現他有些出神,連問兩次,才回過神回答:“回稟公爺,這兩人一人是翰林編撰陸志寧,另一人是工部主事高嵐。”
“是誰發現兇案現場的?”武承嗣又問。
“翰林院另一名編撰,薛稷!”
“他人呢?為何不在此處等我們審問?”太平公主皺眉道。
“小將命人將他們關在西面廂房了。”李多祚急忙解釋:“案發時,除了他外,翰林院內還有四名文吏和兩名遣唐使,我將他們都關起來了,公主殿下想問的話,小將立刻就去叫他們過來。”
“且慢,你剛才說遣唐使?”武承嗣吃了一驚。
“是的,案發之時,倭國遣唐使守大石、新羅遣唐使崔保昇都在翰林院,抄錄雜文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