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朝堂激辯(第1/2頁)
章節報錯
思索間,群臣都看完了密奏,階上傳來李治的聲音:“諸位如何看待此事?”
“老臣以為,蘇老將軍不會叛唐!”第三列第一位老者跨步出列道,正是中書令劉仁軌。
李治冷冷道:“奏摺中寫明,不僅人證物證俱全,而且蘇定方自己都承認了,還有什麼不會的?”
站在武承嗣前面兩位的一名官員朗聲道:“陛下聖明,鄭仁泰、龐孝泰和錢九得都是朝廷重臣,若非有真憑實據,又怎會聯名密奏?”
武承嗣探頭看了一眼,說話之人是御史大夫袁公瑜。這位老兄便掛著“同平章事”的職位,是當朝宰相之一。
他話音剛落,便有好幾名官員出聲附議,可以看出他在朝中頗有權勢。
武承嗣左邊的千牛衛將軍王方翼向左跨了一步,高聲道:“蘇老將軍多年來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絕不會勾結高麗,請陛下明鑑!”
一道蒼老的聲音道:“王將軍的意思是,凡是為朝廷立下功勞的官員,就絕不會背叛了?那請問,歷朝歷代中的那些謀逆之臣,王莽、曹操、宇文泰,造反之前哪個沒有立下汗馬功勞?”
武承嗣吃了一驚,向出聲的老兄看去,發現是尚書左僕射許敬宗,因為李世民做過尚書令,故而唐朝一般不設此職,由左右僕射掌管尚書省。
可以說這老頭是尚書省第一人了,想不到一大把年紀了,說話竟如此犀利。
“王莽之流怎能與蘇老將軍相提並論?”左武衛將軍蕭嗣業怒道。
尚書右僕射李敬玄出列道:“若是一人誣告還說得過去,可三人同時上奏,斷不可能都誣告那蘇定方,臣以為蘇定方勾結高麗之事,可以確定!”
頓時又有三名文官附議。
李治靜默良久,目光望向李弘:“太子,你以為如何?”
李弘以十分平緩的語速說道:“兒臣以為蘇定方應當不致叛唐。”儘管沒說什麼理由,但幾名李氏子弟和太子詹事皆出聲附議。
李治目光又轉向李勣:“李卿,你怎麼看?”
李勣沉聲道:“既然蘇定方和一干證物都已經在押往京師的路上,真相究竟如何,到時讓大理寺徹查便知。老臣以為,眼下最緊要之事,是當另遣大將,駐守營州,防備高麗。”
四名武將立即出聲附議,武承嗣跨步出列,拱手道:“臣附議。”
武懷道和諸葛三元跟著道:“臣附議。”
御史大夫袁公瑜道:“這種大案,自然是三司會審,怎能讓大理寺單獨審理?”
武承嗣反嗆道:“李司空的意思是,眼下應當派遣一名大將鎮守營州,至於由大理寺審理還是三司會審,都可以稍後再論。”
太常卿崔義玄道:“臣以為,蘇將軍之案還未明瞭,若現在就派人替換他,未免動搖軍心,不如先讓副都督龐孝泰暫代都督之職,等案情查清,再做計議。”
袁公瑜稱讚道:“此議甚好。”
“不可,龐孝泰少謀無斷,不可為主將!”劉仁軌出列道,他是沙場老將,說話一向直來直往,不留絲毫情面。
“龐將軍愛兵如子,極受部下擁戴,如何做不得主將?再說了,眼下又無戰事,讓龐將軍暫代幾天,又有何妨!”許敬宗反駁。
“許侍中,你怎麼不說話?”李治忽然道。
許圉師微微一笑,道:“老臣以為,還是派李司空去營州,更為妥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