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找出事故的原因,肯定有人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而且一旦出現設計不合理,所有參與設計的人員,都要自我反省。

為什麼如此不合格的設計,會出現在火箭本體之上?

到底是學術專業不行,還是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任何可能性。

一個是能力不行,一個是工作態度不行。

承認哪一條,都是人生汙點。

然而現在,卻突然間要求,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趕緊把第二枚也發射上去。

一時之間能夠拍板做決定的人,全面聚集在了一起。

大家在討論要不要執行林平的命令。

此時,對於任何技術性人員來說。

他們都不贊同火箭的繼續發射。

“如果是陀螺儀出現了問題,那麼第二次的發射會跟第一次的發射結局一模一樣。

既然明明知道出現了問題,為什麼還要發射呢?如此不嚴謹的工作態度,為什麼要投資航空航天呢?”技術人員很不理解,既然林平自己都能夠分析出哪裡可能出了問題,卻為什麼不叫停發射,反而繼續開啟程式。

“就算是地主家的傻兒子,也沒有這麼敗家的呀!發射之前,需要各技術部門的負責人簽字。

只有簽過字的火箭,才可以進入準備程式準備發射。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們部門不籤這個字。”有技術負責人,很乾脆的表態無論如何都不會屈服。

畢竟這是嚴謹的科學工作態度,這是火箭不是煙花,不是你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

現場,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持此觀點。

就連林平的老爹,也覺得自己兒子有些無理取鬧。

甚至也覺得自己負責的火箭發動機有問題。

剛才空中出現的姿態,一部分可以歸咎為陀螺儀出現了問題。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自己所負責的火箭發動機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撇清關係。

火箭發動機,可以適量的轉動,從而提供足夠的動力在空中保持垂直狀態。

但是,以剛才傾斜四十五度角的空中旋轉來看,似乎動力沒有想象中來的充沛。

雖說成功的發射火箭飛上天空,已經證明動力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二次點火之後,在空中穩定自己的姿態,誰都不敢說跟火箭發動機沒有一丁點的關係。

雖然絕大的部分一定出現在陀螺儀,可是如果火箭發動機的動力足夠,不應該是呈現四十五度角空中旋轉的狀態。

林平老爸懷疑,火箭發射升空之後主動關閉發動機的過程中,尤其是空中沒有任何動力自由落體的那段時間。

火箭發動機一定出現了某種設計上的缺陷。

自由落體時火箭在空中就像一片落葉,以不規則的狀態自由下落。

而火箭發動機二次點火之後,一定放大了這種設計上的缺陷。

之前發射的火箭都是試驗用的小形體,根本不是全尺寸的火箭。

很多設計上,僅僅是在計算上沒有出現問題。

可是數學的計算,跟物理的最終成型,中間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