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西餐裡,這個環節卻是極為的粗糙。

很難想象,西餐對於很多食品材料要求的精度克為單位。

例如蔥十克,姜五克,鹽八克,胡椒粉兩克,味精一克等等等等。

他們這一細節要求到如此,可是需要切絲的時候卻是大小不一。

就今天這些刀工來看,還比不上中餐一兩年的學徒工。

不過大家也不用懷疑,這些人做出來的菜品,的的確確跟之前宣傳的是沒什麼區別。

西餐的頂級廚師做出來就是這個味道。”

聽到有人答疑解惑,很多人心中雖然有了答案,可是卻越來越有些看不起這些西餐廚師。

連刀工都不訓練,就敢自己說是頂級的廚師,這老外也真是夠有意思的。

此時此刻正在忙碌的這些西餐廚師,恐怕想象不出來,外邊的那些同行們對他們是什麼樣的評價。

國內八大菜系相互之間還想要分個高低,更不要說當有外人前來獻技的時候,大家報成團時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

“我徒弟要是跟了我兩三年,還是把菜切成這個樣子,就算現在是新時代,我也會好好的給他點教訓。

按理說這些西餐廚師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經驗,做飯十年的人還能切菜成這個樣子,可見這些人平日裡根本就不做基本訓練。

明天是日料,後天就是咱們。

到時候一定要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刀工,什麼才叫做真正的美食。”此時有人已經起了好勝之心,務必要一頓飯的功夫徹底征服這些西餐廚師。

這一番話挑釁味道十足,但是卻贏得了現場絕大多數師傅的認可。

平日裡他們這些人,雖然在各自的地區有些薄名。

但是真正大場面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是躲在幕後,躲在廚房的灶臺上忙碌著。

而今天,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把他們擺放的如此重要。

不但能夠與所有慶功宴的主角們同開一席,甚至因為邀請了不同廚師,更讓大家對於中餐廚師的成績有所期待。

雖然不能上臺講話,也沒有所謂的獎金可以領。

但是大家卻領到了紀念品,還要印著慶功宴字樣的服裝跟廚師服。

這無形之中就已經成了身份的象徵,畢竟全國那麼多人,能真正邀請來的自然是獲得認可的名廚。

有了這次的經歷,想必回到原單位之後,自然會更加的受重視。

即便回去之後,依舊沒有任何的變化。

可是這樣的經歷,對於每一名廚師來說一輩子也趕不上幾次。

這幾乎等同於,小了一號的國宴水平。

參加國宴的招待,恐怕對於任何廚師來說都是畢生的榮譽。

也算是廚師生涯中最高的榮譽,只不過那樣的場面雖然年年有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

而現在,大傢俬下里普遍稱這次的宴會為小國宴。

一來,多多少少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

二來,畢竟這次的規模足夠大,大到真的可以媲美國宴的宴請人數。

等級上兩者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可是宴請的人數甚至還要多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