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一家民營企業(第2/6頁)
章節報錯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任何一家掌握著頂尖技術的公司,都會受到本國法律嚴禁出口的管制。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讓我選擇反對,假設這小子發射的火箭一次又一次失敗。
到時候誰為這樣的失敗負責?
表面上看它是一傢俬人企業,任何的發展不受我們管控,只要他不犯法,我們管不著他想做什麼。
可是一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會不會影響我們華夏航天在國際上的聲譽?
這對於咱們好不容易在航天事業上建立起來的自尊心,是不是嚴重的打擊?
那些老外會怎麼看?他們可不覺得這是一傢俬人企業,他們會說咱們華夏航天的航天事業爛透了。
這讓華夏航天出國找訂單的任何努力都會面臨外國人的嘲笑,甚至讓同志們的工作化為泡影。”有人幾句話簡直鎖死了這件事的可能性,畢竟這樣的大帽子扣下來,任何人都招架不住。
果然,這話一出,全場安靜了下來。
“咳咳...”可能是現場沉默的比較久,有人用咳嗽打破了沉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家名叫洛克希德馬丁的公司。這家公司造的戰鬥機可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我們有無數的同志喪命在這家公司所研發的戰鬥機之下。
這家公司就是一傢俬人企業,這家公司不但造飛機,還造了任何能想象到的軍事物品。
私人企業的研發效率,在二戰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印證。所有的參戰方,很多重要的武器裝備。都來自於民營,甚至是私營企業。
雖然咱們現在還沒有放開這條路,可是試想一下,將來一旦咱們國家的汽車製造業蓬勃發展以後。
我們會不會開放一些軍用車輛的指標給這些私人企業?士兵的頭盔,會不會放給一些鋼鐵廠?靴子,水壺,匕首之類的物品一定會開放給民營企業。
現在市場經濟逐步完善,我們將來會不會有一天也開放一些私人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的研製?放眼全球,很多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單兵輕武器,可都是來自於這些私人企業。
過去幾年之中,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西方裝備展覽的報道。很多警用裝備,單兵武器裝備,都來自於民營企業。
這些企業會在招標之中投標,如果在國內拿不到訂單,他們可能會轉向國際。畢竟市場經濟就是一個適者生存的環境。如果手上沒有兩把刷子,就算我們開放容許私人企業進入,他們也活不下去。
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莽撞的私人企業,才有可能讓市場進入競爭環節。只有良好的競爭,才能有更好的產品出現。”有人說話時居然扯到了單兵武器的研發上。
面對這個話題,大家沒什麼爭論的意見,似乎對於民營企業進入輕武器的領域並沒有多麼反感的態度。
看到大家都不說話,於是繼續說道:“無論民營企業生產什麼,只要我們做好管理監督,大問題絕對不會發生。
至於說到這家公司,將來有可能連續失敗。完全就是市場經濟的範疇,與我們的自尊心毫無關係。
看看發達國家的那些大企業,哪一家跨國的大企業不是在市場經濟中大浪淘沙才存活下來的。
如果我們只能接受勝利,不能接受失敗,那麼未來的市場經濟,恐怕這條路走的將會異常艱難。”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現場的氣氛顯得有些緊張。
畢竟現在提出的兩個態度,可是完完全全的截然相反。有爭論固然是好的,本來會議的召開就是要讓大家暢所欲言。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只有聽取更廣泛的意見,才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盡善盡美。
“我們現在對於市場經濟沒有多少經驗,如果起步就走的如此高調,會不會不太妥當?
我並不反對林平建立私人的航空航天企業,如果他是在20年之後提出我會雙手贊成。我相信20年之後我們的市場經濟已經初現成效,那個時候的我們更有經驗處理這些問題。而且也會更有自信,不擔心一家企業發射失敗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心。”看著大家有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之後,有人開始和稀泥希望這件事推後20年再議。
一張嘴要推後20年,這讓支援林平建設私人航空航天企業的人十分的失望。
這種做法過於的保守,這幾乎等同於說拒絕了林平的提議。
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顯然這個和稀泥的方式得到了最大的認可。
“20年之後恐怕黃花菜都涼了,現在我們與國際的差距非常明顯。我們之所以走向國際尋找發射訂單,就是因為我們沒那麼多經費。
現在最合適的經費就擺在眼前,而且未來10年之內,所有的成果與我們共享。這樣追趕國際水平的機會錯失過,我們所知的恐怕不僅僅是一個林平。恐怕在其他產業之上,這位林先生也會變得謹小慎微。他與霓虹國連續簽訂了幾個合作合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詳情。
我們如果選擇拒絕,就等於把他推向別人的懷抱。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咱們這位林先生可是與nec簽署了64kb儲存晶片的鉅額合同。
他這麼做無非是咱們沒有能力生產,甚至咱們有能力生產的16kb儲存晶片,他也選擇在霓虹國進行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