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山雀(第3/3頁)
章節報錯
孟愈遠笑了,鬍子在他乾瘦的臉上支稜起來。
他對江由說:
“既然農村的田園生活在你看來這麼好,為什麼我們要走西方的老路呢?”
“那農民都趕進城,然後在城市搞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社群,也就是貧民窟,是什麼道理呢?”
江由張張嘴。
瑪德,你們兩個有話要說,為什麼把我架在中間!
我只是一個樸實無華的收租老,這些問題我怎麼知道!
他果斷閉嘴,我專心看直播,聽孟時唱歌還不行麼。
瑪德,為什麼這貨光頭都可以這麼帥!
楊衣看著江由手裡的手機,猶豫了一下,說:
“是因為大量的房地產,在有光不蒙的配合下,已經深入到4線以下的鄉鎮。”
“各地的鄉鎮都在搞房地產,把教育資源集中到鄉鎮以上,甚至縣城,把醫療資源集中到縣城。”
孟愈遠緩緩吐出一口煙氣,“各地嚴格限制農民自己建房,所以當人口繁衍出來的時候,他們只能去私建。”
“私建就意味著失去合法性,最後只能被逼進城。”
“看看那些商品房,合村並居之後的安置房,十幾二十層。”
“那是農民,他的生產工具,往哪放?從房子去地裡怎麼走?”
“農民並居後,那些安置房哪有地方給他們搞養殖啊?”
“歷朝歷代,小農之所以能夠維持可持續發展就在於他種養兼業,立體迴圈經濟。”
“現在把這個資源讓給資本,甚至外國資本,逼得農民不許他搞傳統的多元經濟,完全是不考慮後果,不承擔責任的搞法。”
江由已經聽傻了。
他不明白,為什麼這兩個人要盯著他,從孟時為什麼把《流夏》的運作交給楊衣,聊到現在這種程度。
“我們現在每天消滅一個自然村,這種對文化的大規模破壞,和我們強調的民族偉大復興,完全是背道而馳。”
孟愈遠把叼著的煙拿下來,說:“孟時用自己的方式,將夭山包裹起來,我很欣慰。”
楊衣將放在一邊的手套拿起來,起身說,“年輕時候的那些憤怒,沒有讓你變的盲目,你能一直熱愛這片土地,我也很欣慰。”
楊衣五十二,比孟愈遠大兩歲。
但她看起來要比孟愈遠年輕十歲不止。
孟愈遠將菸頭遞給江由,仔細的端詳楊衣,緩緩起身,俯視她,笑道:
“你寄吧誰啊?一個五十二歲還在副教授位置掙扎,試圖靠旁門左道經營上位,滿腦子想著在退休前再進一步的廢物,也配評價我們父子?”
透過《流夏》,孟時看的是夭山村。
孟愈遠注視的是這片土地。
你楊衣是為了什麼?一個青華教授的位置。
孟愈遠都不知道她在跟自己裝什麼。
看從UP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