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並不代表著女攝影師們就缺乏技術,缺少才華。

孟時跟季紅婷是第一次見面。

上次去陸成康的劇組,她正好家裡有事,不得不離開幾天,兩人便錯過了。

不過季紅婷看過在孟時建議下,陸成康親自掌鏡的那組鏡頭。

那組鏡頭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與飾演的吳青沿著馬路邊走,在孟時拉開酒館的門,人出現之前,陸成康做了一個越軸。

一般來說,電影的空間關係,是按照一百八十度軸線來定位的。

就像我們站在馬路的一邊,眼睛是攝像機,馬路就是一條一百八十度的軸線。

我們可以看到公交車停在馬路上,看到駕駛室的司機,我們沿著馬路邊慢慢走過去,看到對著馬路這邊車窗裡的司機,乘客。

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要去看另一邊會重新規劃一條路線,自然的從車頭或者車尾,繞過去。

而越軸就是,我們雙腳一用力,直接從車頂跳過去,落在另一邊。

對於這種行為,現實中的目擊者會目瞪口呆。

放到電影畫面裡,就是明明剛剛背景是沿街店鋪,怎麼一眨眼,變成馬路了?

觀眾會因為鏡頭突兀的變化,所帶來的空間錯位,而產生不真實感,這種感覺會極大的破壞觀影時的沉浸感,甚至引起觀眾不適。

當時在現場觀看拍攝的任虎,就因為陸成康的越軸目瞪口呆。

因為在排除陸成康突然犯病之後,他想不出來,這麼突兀直接的越軸出於什麼目的。

哪怕他看完了一整場的拍攝,依舊沒有答案。

而季紅婷,看到陸成康的越軸處理,再聽不在畫面裡的孟時出聲,就知道這個鏡頭的意義在哪裡裡了。

孟時加的這組鏡頭,拋開陸成康的越軸,其實很簡單。

孟時問,“幹嘛去。”

扮演吳青的陳與管自己走。

孟時說,“又去找那個酒吧女?”

這時,吳青才說了句,“她是護士。”

孟時繼續說,“我看到她晚上在酒吧當服務員。”

吳青不語,管自己走。

孟時說,“你愛她嗎?”

吳青依舊不語。

整個過程中,鏡頭裡都只有吳青。

吳青一直在走,連頭部動作都沒有。

直到孟時說自己遇到一個跳橋的女孩,讓女孩把手給他。

吳青才轉了一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