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玄色龍袍的劉襄神情陰冷的將手中那份關於四國同盟的奏摺丟了出去,道:“它們的目的就跟那禿子頭頂上的蝨子似的,再明顯不過了。”

“戰爭學院,哼,真是令人極端厭惡的存在。”

“怎麼那哪都有它跳出來。”

“上次它派出援軍支援令寧侯國的事還沒過去,現在又來這一出。”

“它是真的把我漢帝國當成軟柿子了,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將劉襄的話語默默聽完過後,帝國的宰相范仲淹神色極為平靜的出聲道:陛下,微臣覺得它們聯盟的舉動就是在向我漢帝國示弱,也表明了它們不敢主動挑起戰爭。

“這對如今的漢帝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連年的戰爭,不斷的勝利已經讓漢帝國的國民感到厭倦了。”

“漢帝國這臺戰爭機器也是有些疲憊了。”

“微臣覺得不如趁此良機,休養生息數年。”

“待日後兵精糧足,軍民齊心之事,再出兵討敵不晚。”

誠如范仲淹所說的那樣,漢帝國雖然在近期內接連取得了輝煌大勝,但是漢帝國為這些戰爭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糧食,兵甲的消耗無以計數。

“宰相所言甚是!”

“朕必悉數採納!”

劉襄神色放緩,對於臣下的進言,他百分之九十還是會聽從的。

因為他很清楚一個事實,他的底蘊跟那些能在歷史中留下赫赫功勳的存在來說,太淺薄了。

聽從臣下的進言並不代表君王毫無主見,軟弱可欺。

縱觀華夏曆史中英君明主,有哪一個是獨夫民賊?

“陛下果乃英睿之主!”

范仲淹頓首行禮。

端坐於龍椅之上的劉襄稍稍沉思了一陣,道:“宰相,替朕擬旨,自今日起,大漢將在未來五年內不對外主動挑起戰事,將重心側重於國內的民生經濟之上。”

漢帝國確實是需要用一段時間來消化新晉征服的廣大疆域了。

如果不在新晉征服的土地上苦心經營,深扎於內的話,那這些新晉征服的土地就會像是浮萍一般,稍稍一陣微風,就會被吹的四散分離。

“謹遵陛下旨意!”

范仲淹行禮應聲過後,便緩步倒退著離開了漢帝國的政治心臟――勤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