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即日起,土行孫卸任大漢帝國所有軍職,與其妻鄧嬋玉進入監天司為帝國效命!”

“遵陛下命!”

身材傲人,面目嬌媚宛若百花盛開的鄧嬋玉躬身應命。

土行孫,鄧嬋玉,此二人單打獨鬥的能力沒得說,還皆掌握著神秘玄奇的異術。

但是,他們夫婦二人並不擅長統領軍團作戰,所以劉襄把他們安排到了監天司。

“李愬!”

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的劉襄仔仔細細的打量如一根標槍扎於地面之上的李愬。

李愬身高七尺,身披純白色銀狐盔甲,面容英武果毅。

很符合劉襄心目中華夏古之戰將的印象。

“自即日敕封李愬為大漢雪影將軍,劃歸大漢遠征兵團調遣。”

“遵陛下命!”

………………

春秋輪轉,轉眼已是一載春秋之後。

在這難得平靜的一年之中,各級學院、學府在大漢本土之上遍地開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漢帝國境內約有四十萬之眾的優異青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這四十萬青年學子之中,有十八萬是專攻儒家經典的學子,他們會是帝國未來的基層掌權者,有二十二萬之眾是專攻農家經典的學子,他們則是大漢帝國當今的先進生產力代表,未來的大漢帝國基層支柱。

隨著劉襄不斷的派發聖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大漢帝國適齡青年開始離開祖祖輩輩不斷耕種的田地,進入由三司撥款修建的初級學堂之內。

這些初級學堂的數量很多,於學堂之內執教的教師,水平大都不怎麼地,不過用於指導純文盲還是綽綽有餘的。

初級學堂是所有有志於往帝國上層爬的底層平民們的跳板。

如若底層平民在初級學堂表現良好能熟練背誦儒、農二家經典的話,便會被郡級學府挑走,自這一刻開始他們擺脫了底層這個階級,進入郡級學府的他們,學費全免,每月根據他們表現的優異程度還將得到數量不等的銀兩以及各種帝國派發下來針對郡級學府學生們的優惠政策。

可以這麼說,他們只管發奮讀書就好,剩下的帝國會為他們掃平一切。

進入郡級學府依舊錶現良好的學子,將有機率進入州級學府。

目前大漢帝國境內,只有五座州級學府,能進入到這五座州級學府的學子無一不是人中之傑,只要他們不犯錯到結業,那他們就皆會成為大漢帝國的官員。

另外,農家學院的五座分院也會在郡級學府挑人進入分院。

五座農家學府分院加五座州級學院被大漢帝國臣民稱為“十天階”,意味這十座院校皆是登天的階梯。

至於再往上的太學和農家學府,已經不僅僅是普通平民努力可以夠得到的程度了,那還得拼氣運,天賦,機緣,能進入這兩大頂級學府的,無一不是人中龍鳳,他們的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