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蕭銑稱帝,設定百官,全都依照梁朝舊例。

他追諡從父蕭琮為孝靖帝,祖父蕭巖為河間忠烈王,父親蕭璇為文憲王。

此後,蕭銑封董景珍為晉王,雷世猛為秦王, 鄭文秀為楚王,許玄徹為燕王,萬瓚為魯王,張繡為齊王,楊道生為宋王。

隋朝將領張鎮州、王仁壽進擊蕭銑,不能取勝, 得知隋朝滅亡後, 遂和寧長真等人率領嶺南州縣歸降蕭銑。

當時,林士弘據有江南。蕭銑派遣部將蘇胡兒攻拔豫章郡,派楊道生奪取南郡,張繡略定嶺表。

此時,蕭銑的轄區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距漢水,兵力達到四十萬。

後來,蕭銑遷都江陵,修復先祖園廟,任命岑文字為中書侍郎,主掌機密事務,令楊道生進攻峽州,為峽州刺史許紹所敗,戰士死傷大半。

秦皇靖平四年,秦皇裴璟下詔令江南討捕大使、趙郡王裴行儼征討蕭銑,奪取通州、開州,斬其東平王闍提。

當時諸將擅兵橫暴, 蕭銑擔心日後無法控制, 便揚言休兵以便農耕, 罷免諸將兵權。

大司馬董景珍之弟為將軍,心懷不滿,謀圖作亂,事洩之後,為蕭銑所殺。

董景珍鎮守長沙,蕭銑手書赦免他,並將他招還江陵。

董景珍害怕,派遣使者前往裴行儼處,舉地歸降。

蕭銑知道了這個事情之後大怒,派遣張繡進攻董景珍。

可董景珍卻說: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您沒聽說過嗎?何必互相攻討?”

張繡不回答,進兵圍城。

董景珍潰圍而走,被其部下殺害。蕭銑提升張繡為尚書令。

張繡居功自傲,蕭銑又殺了他。蕭銑性情外表寬仁而內心疑忌,嫉妒勝己者,因此大臣舊將都懷疑懼怕,往往叛離, 蕭銑不能禁制,所以日漸衰弱。

秦皇靖平四年, 秦皇裴璟下詔, 讓大將王伏寶率領巴蜀兵順流而下,大將劉黑闥由襄陽道,黔州刺史秦瓊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蕭銑。

蕭銑的將領周法明看到秦軍實力雄厚,心裡明白無力與秦軍對抗,率四州歸降大秦。

裴璟隨即下詔,任命周法明為黃州總管,前往夏口道,進攻安州,將其攻下。

蕭銑的將領雷長潁,也率領到達魯山歸降裴璟。

八月,裴璟率軍南征。

蕭銑便派部將文士弘抵禦裴璟,戰於清江口,裴璟令裴行儼大敗其軍,繳獲戰艦千艘,攻取宜昌、當陽、枝江、松滋等縣,江州總管蓋彥舉城投降。

裴璟親率大軍直逼蕭銑都城江陵。

起初,蕭銑放散兵卒,僅留宿衛戰士數千人,等到倉促召集兵馬時,江南、嶺南,路途遼遠,未及赴援。

裴璟佈列長圍以守。

數日之後,秦軍攻破蕭銑水城,繳獲樓船數千艘。

交州總管丘和、司馬杜之松前往裴璟處投降。

蕭銑自料救兵不會前來,對其屬下說:“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盡而降,必害百姓遭殃。如今趁城未攻下,先行出降,可免亂兵禍害。各位何愁沒有君主呢?”

於是,蕭銑便巡城下令,守城士卒全都痛哭。

蕭銑用太牢告祭於太廟,率領官屬身穿孝服前往軍門,認罪說:“應死者僅蕭銑一人,百姓無罪,請不要殺掠他們!”

裴璟受降,將蕭銑收押在軍營之中。

過後幾天,蕭銑救兵趕到,眾達十餘萬人,得知蕭銑已降,便都投降裴璟。

事後,裴璟斥責其罪,蕭銑回答說:“隋失其鹿,英雄競逐,蕭銑無天命護佑,故被陛下擒獲。”

“正如田橫南面稱王,難道對不起漢朝嗎?”

裴璟因其言不屈而大怒,欲下詔斬于都市。

誰知道這個時候,蕭銑的女兒突然出現,向裴璟請求饒其父親一命。

裴璟看在故人的份上,勉強答允,便圈禁蕭銑於長安,將蕭銑月兒蕭月仙收入後宮。

平定了南方之後,裴璟的勢力之中倒是過了兩年安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