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事到如今,也是內史侍郎唐儉自己出來請戰的,加上內史侍郎唐儉又說話把他給堵死了,他這場戰事不上也不行了。

他只好嘆了一口氣,退出了議事大帳,開始召集本部的五千兵馬。

這士兵想要出營。也不是說出馬上就出了,在折騰了一個時辰之後,內史侍郎唐儉領著五千兵馬,從大營出發,直往敵軍的河邊軍隊殺過去。

而永安王李孝基也帶著麾下的其他將領,登上了高大的箭塔,想要看一看,這個被他手下將領稱為無法擊敗的戰陣,到底有多恐怖。

其實水軍做為水上的兵種,也在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

水軍的特點是,不僅可以直接作戰,還可以運輸兵源及糧草物資,而且要比陸上運輸更為便捷。

哪怕秦王裴璟自身不一定帶有多少的戰略眼光,但是這回首兩千多年的戰爭發展史,也讓他有了足夠的參照物。

真是因為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讓他十分重視水軍的建設。

在他所指揮的作戰中,基本都有水軍參戰,並且合理搭配,充分發揮了水、步、騎三個兵種協同作戰的優勢。

尤其為了以後在鎮壓以水師見長的其他勢力義軍時,秦王裴璟一開始有了穩固地盤之後,便馬上開始大建水師,所修皆“大艦重樓,高者十餘丈”。

但是現實的情況,只能夠啪啪啪的打著裴璟的臉,讓他明白想要在幾年的時間之內,就搞出來一支獨步天下的水軍,是十分不現實的。

於是他又想盡辦法,從南邊勾搭走了之前隋朝的主力水軍,也就是來護兒那一夥人和手下的幾百艘戰船。

這一隻隋朝水軍。後來也成為秦王裴璟水軍的絕對主力。

他最終憑藉這支強大水軍,也鎮壓了大運河水道周圍的不少義軍,甚至為他東征高句麗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隨後秦王裴璟決定要跟唐國交手了,他想到了他手下的河北兵團,和他那隻如今已經天下無敵的水軍。

秦國河北軍與水軍便成為秦王裴璟一個重要的棋子。

同時,唐國不是沒有水軍,但是絕對不可能是他麾下水軍的對手,所以晉軍還掌握著絕對制水權。

裴璟又想到了歷史上南宋劉裕,和他那赫赫有名的卻月陣。

無敵的水軍,強大的步兵,大量的弩床,勇猛作戰的騎兵,這些東西他啥都有,總不能浪費了。

於是,秦王裴璟馬上調集了水軍沿大運河水道而下,進入黃河,再逆河西行。

此外,秦國河北軍統領徐世勣本人有著高超的軍事才能,又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軍事統帥,精於戰術。

所以秦國河北軍統領徐世勣,收到了秦王裴璟給他發過來的。那一本寫著卻月陣的兵法之後,簡直就是如獲至寶。

他想到了自己目前手裡所有的條件,基本上具備了卻月陣所需的所有要素,所以“卻月陣”的形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永安王李孝基在箭塔之上看到了戰場上的一切,他看到了內史侍郎唐儉率領這五千兵馬,勇猛向前地向敵軍殺過去。

他也發現了秦軍河北兵團和水軍的人,發現敵軍來襲之後,馬上就調動戰陣,讓戰陣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有一些敵軍的人員從戰場上下來,有一些敵軍的人員也正從陸上,開始上到了戰船上。

但是他越看到戰場上的變化,臉色便開始越來越差,甚至慢慢的變得面沉如水。

永安王李孝基身邊的所有將領,都看到他這副樣子。

他們簡直大氣不敢出,就怕永安王李孝基一個憤怒之下,把自己也推上戰場去送死。

因為秦軍有制水權,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卻月陣”後方及側翼的安全,不必擔心被敵軍合圍視野寬廣的平坦河岸。

永安王李孝基看到秦軍高大的戰船上,顯然有有令旗揮動。

他心裡面馬上就明白了,秦國河北軍統領徐世勣肯定不在陸上,而是在高大的戰船上,正看著這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