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御衛亂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隋軍十六衛大軍在輪番佯攻強渡鴨綠水之後,便分批有序地撤離了。
隋軍大營裡面軍隊,正在一天天的在減少。
這一切做的十分隱秘,加上隋軍的斥候已經散步到了大營的數十里外。
所有出現在這個區域的可疑人等,一律都會被抓進隋軍大營,無論他是不是高句麗軍的細作。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這荒郊野外的,突然出現的零星幾個人,要說自己不是細作,任誰都是不相信的。
每一支隋軍在撤退的時候,都相對平和,唯有兩支軍隊除外。
這兩支軍隊分別是左御衛和右御衛,其中的原因也簡單,負責分撥給裴璟斷後的將士一直無法確定。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活,狐死尚首丘,誰都不想把性命拋在這遼東戰場上,做一個無依無靠、遊蕩荒野的孤魂野鬼。。
當右御衛聽說他們中有接近十分之一的人馬,要留下來斷後的時候,麾下將領紛紛鬧將了起來,整個軍營裡面充斥著不滿的聲音。
右御衛大將軍薛世雄也無奈。
於公,這是來自楊廣的命令,他無法拒絕。
於私,他出身於河東四姓的北支,與裴氏在朝廷裡是同盟的關係。
世人皆知,隋文帝楊堅奪的是自己外甥,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帝位,因而被認為是得位不正,只好更多地依賴了關隴軍事貴族的支援。
同時,關隴貴族們手上掌握著大量的軍事和土地資源,對天下虎視眈眈。
若有機會,他們也還想取楊廣而代之。
這一點,楊廣也十分清楚。
同時,關隴軍事貴族還凌駕於朝臣之上,對於楊廣的詔令陽奉陰違。
這幾年,關中因為降雨量減少,而導致糧食欠收。楊廣多次下詔令,平抑糧價。
可關隴軍事貴族們,不但不支援楊廣,反倒是組成了聯盟,囤積居奇,哄抬糧價,使朝廷陷入了更尷尬的境地。
這使得楊廣十分的憤怒,迫切地希望遷都洛陽,以打破關中本位制的約束。
可治大國,如烹小鮮。
楊廣也不敢過於簡單粗暴地推行這個政策,以免引來關隴軍事貴族的劇烈反彈,便採用了以河北士族,尤其是河東四姓,來打壓關隴軍事貴族,以求達到他遷都的目的。
經過多年的多方博弈,楊廣才成功的遷都洛陽。
這已經觸碰到了,宇文述等關隴軍事貴族的根本利益,兩邊的關係根本就沒有緩和的可能。
關隴軍事貴族徹底的恨死了河東四姓,雖說河東四姓毫無爭議的領頭羊便是聞喜裴氏,但他們河東薛氏同樣是關隴軍事貴族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就促使了河東四姓,不得不緊緊地抱團取暖,裴氏與薛氏也就成了同盟關係。
裴氏當代家主裴矩雖然覺得,他這個侄孫不太聽話,但對方也是家族這一代的傑出子弟,更是他族兄裴蘊最喜愛的孫子。
他知道木已成舟,只能召侄孫裴璟到自己大帳,劈頭蓋臉地訓噴了對方一臉口水,然後也只能舔著臉,專門來薛世雄這裡拜訪過一次。